
【背景新闻】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地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作了题为《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案发言,谈到在山东省济宁市准备建一座新城的设想。但是,这一提案引起在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安家瑶质疑:“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不妥。”当时会场上就议论纷纷,吃中饭的时候也有很多委员在讨论,有人建议她和樊锦诗委员(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再写个提案,对孙淑义委员的提案进行再论证。
3月12日,安家瑶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108名委员在此提案上签名支持。安家瑶在提案中写道,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证明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多民族一体的。“虽说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同时,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会引起各地争相效仿,以弘扬文化为名,大搞城市建设。地方城市冠以中国、中华等国字名的,要慎之又慎。

为建标志城,十几个村庄将要搬迁,当地政府严禁村民未经批准私下建房子
一个文化创意项目,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之际,因为关于它的一份政协提案,收到一些政协委员们的继之提案质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新思考。这就是“两会”期间“中华文化标志城”提案风波的最新进展。
“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起源于199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而作》的署名文章。文章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指出“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首先表现在中华民族认同共有的文化标志”。
在外界的广泛关注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甚至是其北京联络处一次办公地址的变动,也能引发无限遐想。昨天下午,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北京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向晨报记者证实,他们并未如外界传言的那样撤出北京,只不过是办公地址从原来的北京凤凰台饭店换到了孔府酒店。
记者在济宁的采访情况表明,尽管外界对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非议甚嚣尘上,但在当地,各项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关人士称,标志城的建设不会因为现在面临的争议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