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如何鉴别政府创新与政治秀
2008年03月28日 11:06: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月26日,在首部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的发布会上,著名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强调指出:“政府创新不能搞政绩工程,切勿搞政治秀。” 作为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俞可平教授近年来组织评选了许多具有实践价值和开创意义的地方政府创新项目。他认为,中央的制度政策给地方留了很大的制度空间,地方完全可以按照中央的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改革等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不过,他对有些地方政府借“创新”之名大搞政治秀的行径亦有深刻的认识,这位知名专家的提醒再次让人们警惕各种“伪改革”。 有关政治秀或者“伪改革”的危害,长期以来人们的论述深刻,认识也很全面,正如俞教授所言,那些借改革之名所搞的作秀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已经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还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鉴别真创新与政治秀,并在此基础上自觉防范作秀工程,抵制“伪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改革的主观愿望、改革的决策过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改革成败的评价标准体系、对民众不同意见的反应情况等多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深层次矛盾充分暴露的历史阶段,此前,原有的几次重大改革,澄清了诸如市场与计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模糊认识并因此取得了思想上的突破和行动上的效果,但这也给进一步改革构成了新的挑战,因为,改革总得有创新,固有领域创新了,就得寻找其他途径创新。于是,有的地方官员就因此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为了改革而改革,在已经很规范的领域标新立异,故意整点儿动静出来,其目的不是为了真正在所改革的领域取得进步,而是为了产生诸如轰动效应、个人英雄主义等效果。这种改革,就是典型的伪改革。 改革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决策过程,一项真正的改良,离不开前期的详尽调研、充分论证,也离不开系统性的制度安排。而有的地方官员为了进行改革,屁股指挥脑袋,随意决策,很多改革举措在价值观和制度安排方面自相矛盾,这样的改革,也是伪改革。 改革决策定下来之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施。历史的经验证明,一项成功的改革,必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统筹兼顾,主次分明,注意利益调节。如果一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只服从长官意志,或者只照顾少数部门的利益,这样的改革,同样是伪改革。 衡量改革成败的因素是一个系统指标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看是否有利于最广大民众的共同利益。历史证明,违背这两点价值标准的改革,不管说得多么好听,做得多么光鲜,最终都会被历史抛弃,这样的改革,轻则劳民伤财,重则开历史的倒车,显然还是伪改革。 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民意的反应和改革主导者对民意的尊重程度。有的改革,比如政绩工程,的确能给人带来某些方面的一时兴奋和激动,但时间一长,民众的反对声就出来了。如果改革主导者不能正确对待民意,甚至压制民意而一意孤行,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更是典型的伪改革。 认识到上述方面的规律后,我们就能对当下充斥于人们视线的各类改革明辨真伪,从而决定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配合还是遏制。 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编的首部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昨天(26日)发布,该书指出,目前政府改革创新主要有四大障碍。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过去的五年,这一届政府围绕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些改革是从整体上推进的,有些则是通过综合改革试验区如深圳、滨海新区等展开的。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