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留守孩子”:进城后继续守“空巢”

  


   清恬 绘

   曾经与外来打工的父母分离的农村“留守孩子”进城之后,是否就能在父母身边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呵护?记者调查后发现,一些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而无暇照顾孩子,不得不让孩子继续留守都市里新的“空巢”,出现了一批批新“留守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新“留守孩子”进城后境遇如何?他们和他们父母共同面临着哪些烦恼?

   关注这些成长的烦恼,就是关注一种希望。

   进了城,本以为和爹妈团圆不再孤独,然而却在都市中开始了新的“留守”

   已是凌晨两点。几条火舌舔着烧烤架发出咝咝的声响。借着炉炭火的余温,忙了一整夜的老刘夫妇总算能闲下来给自己烤上几串宵夜。

   认识这一对来自苏北的夫妇是在去年春节前。每到入夜,人行道上就会支起一把褪色的大伞。伞下,长长的炭炉架起来,暖暖的炭火升起来,一摊子琳琅满目的串烧,老刘夫妇的生意大多在每晚九点准时开张。

   老刘夫妇的生意很好。食客们团团围着烧烤摊,夫妻俩忙得顾不上说话,彼此间发出简单默契的指令,只有忙碌的身影在昏暗的路灯下叠加。

   一般直到凌晨两点以后,生意才差不多接近尾声。在这喘歇的当口,记者随口和老刘夫妇攀谈起来:“孩子带来上海了吗?”

   “来了。去年放寒假以后就过来了。”老刘说。

   “现在哪里?”

   “一个人在家,早该睡了。”老刘妻子说着,拨了拨炉里的炭碴。

   “你们俩每天这样忙,还有空照顾他吗?”记者不禁有些担忧。

   老刘妻子叹了口气说:“以前孩子在老家,我们天天想。现在放在身边,在眼皮底下算放心了。但每天这样干活,实际上也管不到他,想想都觉得孩子挺可怜的。”

   老刘夫妇的作息时间与众不同:每天收摊回家近凌晨四点。合一会儿眼,天一亮就得上市场准备晚上各种烧烤材料。买回来后清洗干净,再串成串,就已经忙到下午一两点了。这时赶紧补个把小时的觉,起来时已接近天黑。六七点钟吃过晚饭出家门,九点就支上摊了。

   这日复一日的生计,让老刘夫妇俩根本没空照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早上孩子自己在上学路上买早饭,晚上回来吃我们留在锅里的饭菜,我们俩出门之后他自己学习,到了时间就睡觉。有时候我们觉得,带孩子来上海还不如放在老家有老人看管。但毕竟上海的教育条件要好些,孩子总得在自己身边,又觉得这样做值得。”老刘夫妇心里很矛盾。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计疲于奔波劳碌,根本无暇照顾从农村带来的孩子。进了城,本以为和爹妈团圆不再孤独,然而却在都市中开始了一种新的“留守”。

   每天和孩子照个面,好像月亮见太阳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一箱箱奶瓶在搬运中叮当作响。都市人还在美梦中,河南来的王师傅已经踩着三轮车,把一瓶瓶新鲜的牛奶小心翼翼放进一家家的奶箱里。

   太阳高悬天幕的时候,王师傅又变成了一位送水工,来时一桶水甩上肩膀,走时拎着空桶步履匆匆。

   “一天要干多长时间活儿?有个上下班的点儿吗?”记者问道。

   “要水的人多时,一天干十来个小时的也有,少时三五个小时也说不定。”王师傅准备踩上自行车。

   “有孩子在这里吗?”记者又追问。

   “有。”

   “怎么管他呢?”

   “唉,哪里有时间?老婆也要出门做事,只好请老乡帮忙照顾。我早上3点起来,孩子还在做梦。 等我晚上回家时,孩子早睡了,每天好像是月亮见太阳。时间长了,小孩都不爱跟我说话了。”说到这里,王师傅说不下去了。

   采访中,一些心理门诊专家这样告诉记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生活上对父母有依赖,在心理发育、性格培养等方面,也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年幼的孩子若缺乏与父母经常的情感沟通,有的会过度放松,惰性滋长;有的则会产生不安、空虚等情绪。”

   但忙碌的谋生让这些父母无暇顾及或忽视了与孩子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互动。弥补情感的方法往往被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所代替。“我干活回来就给儿子买些好吃的,赚了钱供他上学,买新衣,其他我也感到做不了什么。”王师傅说着,扶正了自行车龙头,又往下一个送水的地方匆匆奔去。

   一把锁,也许可以简单地保证孩子的安全,却让年少的心灵离这座城市越来越远

   双休日和寒暑假,是外来务工父母们最伤脑筋的时候。

   “一个月四个双休日,我和他爸爸最多休息一次,其他时候都在店里忙。这时候最怕孩子在外面出什么事情,出门只好交待老乡看管。”和老公都在一家美容美发厅打工的美容师李冬梅告诉记者。

   到了放寒暑假时,这样的担忧越发强烈。这时,往往是留守农村的孩子们进城与父母团聚的日子,但由于工作繁忙,父母与孩子还是聚少离多。

   “每天上班之前,10岁的儿子都会眼巴巴地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有时店里客人一多,就根本没法早下班,心里惦记着家里的孩子,手上的活儿却一刻也停不了。”一说起这些,足按师吴阿艳就心疼起来。

   吴阿艳住在黄浦区普育东路附近,为了省钱,只租了个七八平方米的房间。巴掌大的屋子里,墙壁还是水泥墙,用报纸糊一糊就得过且过了。

   “去年暑假孩子来到上海,整个假期我只带他去了一次外滩,其他时候我都没时间管他,只能让他呆

   在家里,让附近的老乡和邻居照应。到现在,孩子来了上海快一年了,只到过住处和上学地方的周围,别说人民广场、南京路、博物馆了。”吴阿艳说。

   “实在没人看时,只好一狠心,一把锁把孩子关在屋里。”吴阿艳很无奈。

   但上了锁就安全吗?就算安全了,父母能真的安心吗?

   一项调查显示,留守“空巢”的儿童发生各种身体疾患、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发生短期心理疾病的几率比有家长照顾的孩子的几率更高。

   记者见到吴阿艳的儿子时,这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非常腼腆地站在母亲身边。

   记者问他:“你喜欢到上海来吗?”

   小男孩回答:“喜欢。”

   “为什么?”

   “想妈妈。”

   “那喜欢这里还是喜欢老家?”

   小男孩想了想说:“老家有人玩,这里没有。”

   很多满心盼望假期来到上海的孩子,往往刚在上海过暑假,就开始期待回到老家。

   “让孩子到上海来,就是希望他能沾一点大都市的气息。结果我们没时间带他出去,又怕他学坏,只能把他反锁在家里,最后孩子反而没了自由,更没觉得自己跟这大城市有什么关系。”吴阿艳摸着儿子的头很心疼。

   一把锁,也许可以简单地保证孩子的安全,却让年少的心灵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远,这其中有着外来务工父母的很多无奈。

   他们像春天里飞翔的蒲公英,也想生根发芽,就看土壤是否开放、宽容

   现在16个月大的田田出生在上海,在一辆装满水果的卡车附近玩耍。车旁的水果摊前,田田的父母正忙着给顾客称斤算两。田田一会儿钻到车底下,躲在和他一般高的卡车轮胎边藏猫猫,一会儿被路过的行人和宠物吸引。跌跌撞撞中,他摔倒在地,响亮的哭声从嗓子里迸发出来,引来妈妈把他揽入怀里。

   田田的妈妈在和记者的攀谈中不停地逗着儿子,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都在安徽老家,这里我们又请不起保姆,只好自己带着。我们出来做生意,他就跟着,孩子苦一点,但反而长得好。”按照农村的习惯,孩子经常摸爬滚打有利健康。

   “但是刚才孩子冲着自行车道外的机动车的光线走去,你们不觉得很危险吗?”记者问道。

   “看到了就拉回来,小心点就是。”田田的妈妈笑着说。

   像田田这样很小就跟着外来务工的父母一起“上下班”的孩子还很多。曾经有一部电影里表达过类似的镜头,一个在裁缝店打工的女人还在忙碌,她的孩子早就趴在桌上睡着了;一个外来保姆在做钟点工时,背上还背着自己的孩子。

   有的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该尽量多与留守“空巢”的孩子沟通,在工作时不忘给独自在家的孩子打打电话,在家的时候要协助孩子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带孩子外出逛逛公园等等,切忌让孩子产生自己被遗弃的感觉而影响身心健康。但是对绝大多数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收入并不是很高的外来务工父母来说,这样的要求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我们希望学校能在假期里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吸引孩子,我们自己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也没有时间陪孩子出去,所以很希望有人带他们去长见识,让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在上海长大的。”这是一些父母的共同愿望。

   对新“留守孩子”的关注,本质上是对他们在城市里获得健康成长平等机会的关注。

   “他们就像一朵朵春天里飞翔的蒲公英,飞到哪儿都希望能在哪里生长得好。他们是否能够扎根,能否茁壮成长,就要看这片土壤是否对他们开放、宽容。”最近正在开展“春天的蒲公英”活动的浦东新区法院的志愿者们这样对记者说。他们将法律知识带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学校,希望通过普法教育来吸引父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既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社会力量正努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让这些孩子不再留守“空巢”。

   比如,每周五下午,逸仙路一个教室里,由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组成的“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都会认真地排演。指导老师张轶超对记者说,通过排练,很多孩子不仅在课余得到了音乐素养上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更自信,更开放。(记者 林 颖)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