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缅怀已故亲友,寄托哀思的日子。清明将至,有养猪户发出呼吁:清明祭祖可否不用金猪?———“现在猪苗供应很紧张,价格越来越贵,清明祭祖要用很多金猪,这又加剧了猪苗供应紧张的局面。”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价值于气息浮躁的今日愈显珍贵。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之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沉淀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能流传至今本身就证明了其无比旺盛的生机活力。其中的许多精华,早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拥有并为之自豪的精神财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清明节在今年首度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使国人在清明祭拜先人、追忆逝者的良好愿景得以成为现实。
祭祖总是需要表达载体与诉说形式的。于是,冥品与金猪粉墨登场。冥品自不用说,那翻着花样的“小蜜”、洋房、信用卡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甚至连“天堂股票”都发行了。燃烧冥品,污染环境不说,稍有不慎更有引发山火、威胁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之虞。购买金猪祭祖确实是传统保留仪式,人们觉得无法割舍也情有可原。但今年年初遭遇的冰雪灾害天气,以及尚持续攀升的CPI指数,为许多问题制造了更多的民生背景。站在现实需求语境下,抑或站在移风易俗高度上,清明祭祖停购金猪都成为更优的选择。许多在世人尚且不能随意享用猪肉,推高数倍价格购买金猪,以期先人享受这“无法享用的盛宴”,是否与这传统节日的初衷背道而驰?如疯狂购买金猪,或许下个月的CPI指数攀升的部分就有金猪的“贡献”。
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演进,文化的交替,留下来更多的是凝重的内涵。不容否认,寄怀哀思是清明节的主要意义,但也并非全部涵义,它还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的开始,也蕴含着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风俗当随时代易。我们的传统风俗之所以从古至今,生生不息,就因为在岁月的绵延中不断革故鼎新。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节日年年有,但今天过节的人是我们而不是先人。先人出门驾马车,我们今日以汽车、飞机代步;先人记录用的是纸砚笔墨,我们敲击的却是键盘……“人不同”如斯,风俗又岂能墨守旧规,陈陈相因?
不论传载的是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心怀哀思、寄寓新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生命活力,注入时代的气息,贴近时代脉搏。事易时移,一切照搬“祖宗规矩”而因循守旧绝非传承历史的良策。金猪亦然,难道只有“金猪盛宴”才能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吗?
清明将至,祭祖乳猪上市。记者昨日(17日)调查发现,受猪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乳猪进货成本急升两倍,导致全市乳猪零售价格从去年每只260元左右飞涨至目前的每只400元~500元左右。酒楼表示,已陆续接到乳猪订单,预计销售预订高峰将在下周末来到,届时每头乳猪的售价或再涨10元左右。
清明节临近,一些不法商贩开始打算大赚“死人钱”。一些商贩公开叫卖“天堂股票”,面值有1千亿、千万、百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