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28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中正纪念堂违法改名太粗暴,当然是无效”,但未来是否恢复则应再征求社会共识。至于教科书部分,他认为,有些改得太刻意,应该恢复。中国史也不应该视为外国史,搞得好像自己是外国人,大可不必。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更名拆牌在大选前造成莫大争议,马英九直指,中正纪念堂有其设置与管理条例,名称就叫“中正纪念堂”,民进党不顾一切去改名,本身就是非法,当然无效。他表示,未来会广泛征求社会共识,再依照法定程序处理。如果大家认为叫“自由广场”比“大中至正”好,或是“台湾民主纪念馆”比“中正纪念堂”好,他就会让这名称留下来,不会刻意改回去。
至于“中华邮政”,马英九强调,这也不能乱改,也是有法律规范的,改叫“台湾邮政”就是违法。
针对民进党政府调整甚多的教科书内容,马英九表示,有些可以做些调整,不要保留仇恨,但也不必太刻意,改得没必要,反而失去原有的历史意义。他认为应由专家征求大家意见,而非少数几个人决定就公布说是正义,“这有点粗暴”,反而使另外一群人受到委屈。
马英九拿凯达格兰大道作为例子,说有人建议他当选后改回来叫“介寿路”,但他认为不必,大家已经习惯了,“何必改呢?”
另外像“国语”改成“华语”,马英九也认为没必要改,因为在台湾叫“国语”,在海外叫“华语”,反而能透过这些名称,知道使用地点在哪里。
不过,马英九明确指出,他不赞成将“光复”改成“终战”,因为“光复”的词意里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台湾原来被日本统治,后来拿回来叫“光复”,不能说没有意义在里面,且“终战”一词是日本人的用法。
马英九也说,他赞成增加台湾史,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但在中国史的处理上,不能变成不是本国史,搞得好像自己是外国人,大可不必。
有关日据时代历史,马英九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恩怨分明”,让历史真相呈现出来,交由大众去评断功过。同样的,蒋介石过去功过,透过展览如能如实呈现也很好,或许从这过程当中可发现,蒋可能不见得像大家想象中这么反民主,因为台湾地方选举就是蒋介石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