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体系崩溃中国股市第二次“推倒重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泰君安于3月31日发布的一周策略宏观分析报告??<中国股市第二次推倒重来?>描述了中国股市目前市场信心高度缺失的严峻现实。
在北角健威坊的百佳超市,平日热卖的金象泰国香米已被抢购一空……
截至2008年3月31日,上证指数从6124点最低跌至3357点,在6个月不到的时间下跌45%,若从本轮牛市起点998点计算,上证指数已经跌去了全部涨幅的50%。
如此惨烈跌幅不仅这些年世界股市所罕见,即便和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人造熊市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1-2005年那轮大熊市中,每次大级别的下跌幅度不过40%)。
这在撰写上述报告的王成、张?、张林昌三位策略研究员看来,无异于中国股市爆发了一场超大级别的股灾。
极其不幸的是,中国股市在经历了45%的暴跌后依然没有就此止步的意思。
4月1日,上证指数下跌4.13%,沪深300下跌5.48%,深证成指下跌6.33%,中国股市在只获得了两个交易日的短暂反弹喘息后又继续深幅下挫。
国泰君安的策略研究员对目前的中国股市走势倍感困惑,如果经济周期性下调,则跌幅应该比照美国股市的跌幅;而如果是中国经济硬着陆,按照跌幅来看,目前的下跌幅度也已足够。但是现在市场看不到企稳的现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市如此无助的下跌?
安信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曾长兴的担忧似乎为市场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内,约占总股本65.2%的不能流通的股票都将分阶段、润物细无声地上市流通,考虑到在这一过程中,IPO、增发等也一如既往地进行,我们不得不担心再次让股市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
而宏源证券(000562)金融工程分析师刘佑成的看法,则更加令人不寒而栗,他坚定地认为:“自2007年以来,大部分公司都开始陆续进入解冻期,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大小非减持导致市场估值体系重建,中国股市面临的阵痛刚刚开始。”
被冲垮的估值底线
4月1日,受3.8亿股小非解禁上市流通影响,五粮液放量下跌10%。
尽管五粮液2007年的业绩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但看好其未来业绩增长的拥趸机构大有人在。
深圳某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总监此前曾经告诉记者,“五粮液和贵州茅台(600519)存在巨大比价空间,从经营利润规模看,五粮液和贵州茅台相差无几,但股价估值相差悬殊。如果我是对冲基金的话,现在就会做空贵州茅台,买入五粮液套利。”
上述投资总监只是关注到五粮液估值和贵州茅台间存在的套利机会,而不少研究机构则相当看好五粮液实施股权激励后的资产注入,以及由此带来的业绩超常增长。
中金公司就于近日发布了题为<五粮液:股价否极泰来应可预期>的审慎推荐报告。
虽有权威机构言之凿凿的鼎力推荐,但是五粮液放量下跌的走势却在明白无误地显示,未来三年高达46%的每股收益平均复合增长率对解禁的小非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股价否极泰来似乎遥遥无期。
如何理解这一市场现象?莫尼塔(北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策略周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该周报认为,不透明的再融资和大小非减持的忧虑导致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出现紊乱:大小非的成本远远低于市场成本,而其减持的动机五花八门,套利均衡或者供求关系定价的方法都无法解释其减持行为,这就导致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估值水平的判断再度发生重大分歧。
一位市场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五粮液的跌停说明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正在受到来自小非解禁压力的严峻挑战。在中国股市出现股票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大小非流通减持的压力会像泛滥的洪水一样将所有的估值支撑底线冲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