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高考移民,到底是谁的无奈?

   距离2008年高考越来越近,许多地方有关部门又开始新一轮的打击“高考移民”行动。3月24日,记者从重庆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市仅在高考报名阶段就清查出200名不符合条件的高考移民。这一举动引起人们的热议。

   资深专家表示,高考移民是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中一个畸形的、破坏教育公平的现象。人们反对高考移民,不应该针对高考移民者,不应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利,而应该针对导致高考移民的各地教育质量不均衡、高考升学指标分配不均衡等深层次问题。

   200名考生陷入被清退尴尬境地

   3月下旬以来,重庆市部分区县高考报名审查工作开始。按照今年重庆市招办、市教委、市公安局联合出台的防移民户籍学籍审查规定,该市200名考生陷入被清退回原籍考试的尴尬境地。

   重庆市招办有关人员透露,因重庆市近几年高考升学率较高,个别外地考生萌发“移民”念头;另外,该市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库区淹没乡镇和城口、巫溪县考生都享有加分照顾政策,市内和邻近省份考生想“移民”到这些地方,得到加分照顾。

   为防止“高考移民”占用全市的招生计划,损害广大考生,特别是民族地区、库区和边远贫困山区考生的利益,重庆市招办规定,“非本市常住户口考生不得在我市报考”、“凡不属父母工作调动将户口迁入我市的考生,其户口必须是在报名前三年迁入的,且具有我市高中三年的正式学籍,才可报考”,报名时将严查报名资格。

   重庆市招办有关负责人称,以前,该市没发现大规模的“高考移民”情况,因此对考生的学籍、户籍审查无明确的细则。2006年,万州区出现55名“高考移民”,他们分别来自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其学籍和户籍在渝不足三年。重庆市招办在得知这一信息后,首先劝考生回户籍所在地报考。但考生都不愿回户籍所在地报考,无奈之下,市招办只有与考生签订协议,考生只能报考三本以下的学校。“逐客令”一下,有十余名成绩较好的考生回原籍参加考试,不过仍有四十多位考生在重庆参加高考。

   据重庆市招办工作人员透露,清退自行来重庆的“高考移民”相对容易;而清退少数学校引进的“高考移民”,引起的矛盾就比较大。据介绍,为了提高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重庆市有部分中学到四川、湖北等地中学去“掐尖子生”,并且许诺可以让他们在重庆参加高考。此次清退的学生中就包括部分尖子生。

   据悉,回原籍考试,考生将面临考试内容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据了解,全国课程改革处于实验阶段,很多省市高中所用教材并不相同,考试的形式也不同,命题也分考试中心和地方命题两种形式。也就是说,“高考移民”回原籍考试,会吃很大的亏。

   “以钱铺路,以金敲门”的“高考移民”路

   近段时间来,家住重庆渝北区的老胡电话就没有停过,因为他曾帮人办理过“高考移民”。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老胡再次成为“高考移民”一族的红人。今年,他虽多次拒绝这些请求,但一些家长仍不死心。

   老胡告诉记者,他以前为几名考生办理过“高考移民”,称得上是这个行业的“老江湖”了。据透露,在高考前,准备“移民”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会以孩子生重病为由,向孩子所在的学校领导请长假。家长利用这段时间办妥孩子的户口问题,找到接收的学校,然后将孩子送至户籍移入地参加高考。这些“高考移民”大多数来自山东、湖北等高考竞争激烈的地方。

   老胡说,“高考移民”是“以钱铺路,以金敲门”,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办理户口,花光了积蓄。有的家长花了钱也没成功,结果钱没了,也耽误了孩子的高考。

   据透露,成功落户才是“移民”的关键。而落户的重中之重是要找到当地与户籍管理部门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有了他们的帮助,就可以办妥户口了。打通这些关卡后,考生就到当地派出所办理新的居民身份证,并落户在当地某个可靠人的名下,这样就可成为新户籍所在地的一员了。解决了户籍问题后,家长还要找到肯接收孩子的学校。整个这些过程都需要大把花钱,多的六七万,少的也要二三万。

   一名今年在重庆被清退的陈姓考生告诉记者,他现在非常迷惘,不知道愤怒的矛头该指向谁,与此同时也感到无可奈何。“我们租房子在这里上学,离家这么远,人地生疏,很辛苦。全国这么多的考生,竞争本来就大,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我们有什么不对?”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小陈承认当地考生是“高考移民”现象的直接受害者,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呈不均衡分布状态,加上教育、户籍等制度的不完善,因此造就了“高考移民”这一怪现象。

   “有漏洞,就不要怪我要钻它。”这是小陈的父亲陈先生的逻辑,他这种想法在“高考移民”家长中颇具代表性。

   “大家都是为了读书,在现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平竞争,这没有什么不对的。”陈先生说。

   “只堵不疏”杜绝不了“高考移民”

   近年来,为遏制“高考移民”现象,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纷纷出台禁令,但效果并不理想。“高考移民”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在重庆这样的中部较发达地区,其中的是是非非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有关专家指出,“只堵不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只要拥有高考特权的地区依然存在,那么高考移民这一现象就很难消失。道理并不复杂,同样参加高考,有的省市地区录取线相差有近几十分、甚至一百分之多,这就造成录取分数低的地区拥有所谓的“高考特权”。有了这个特权,自然其高考报考资格就显得炙手可热,也就催生了许多考生宁可多花钱去铤而走险走“高考移民”路。

   追究高考移民的原因,一般与各省的教育发展程度、教学水平、录取标准密切相关,而高校录取考生一般采取“地区保护主义”政策,对本地区的学生特别“优待”。教育界人士指出,高考与移民问题本来是很难联系的两码事,其所以连在一起并成为一种“现象”,只是由于我国在高考问题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政策,这就是高考分数线各地高低不一。同是中国国民,一些人仅仅因为户籍地的关系就可以享受如此巨大的利益而又不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这种不公平的设计导致的权利义务失衡是产生高考移民现象的根源。而把户籍与学籍捆绑起来的高考报名制度,则为人才流动制造了新的障碍。

   重庆市一位教育界资深专家表示,高考移民是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中一个畸形的、破坏教育公平的现象。但以教育公平的名义打击高考移民,实质上会保护当前更大的教育不公平。人们反对高考移民,不应该针对高考移民者,不应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利,而应该针对导致高考移民的各地教育质量不均衡、高考升学指标分配不均衡等深层次问题。

   为此,一些专家呼吁,我国必须从教育公平入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门槛”,严把报名关,杜绝腐败;一方面应着手解决一些根本问题:一是降低过大的高考分数线差异;二是改革现有全国统一高考模式,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力;三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四是采取教育行政听证、咨询和监督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记者李国 实习生周风)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