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 “如果中国忽视了美国在通胀问题上最惨痛的政策教训,后果将难以想象。”来京参加某高级别论坛的罗奇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敲响了警钟。罗奇发现,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导致了严重的政策失误,而现在,中国竟然有许多经济学家迷恋“核心通货膨胀率”。他提醒称,中国在防通胀上应避免走美国的老路。
罗奇表示,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将食品和能源这些“特殊因素”从CPI中除去,并提出“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概念,让“核心通货膨胀率”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指导,“结果导致短期实际利率成为负利率,进一步刺激了美国通胀率的上升”。
对于30年前由“核心通胀率”导致的严重后果,罗奇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当时的美联储不但没有考虑到实际利率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认识到通货膨胀预期会对以后的价格上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经济学实践中经历的一个黑暗时期,正是诞生‘核心通货膨胀率’这一概念的那一段时间”。
在罗奇看来,现在中国的情形与当时美国面临的经济环境惊人地相似: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而许多中国经济界人士却坚持认为,“核心通货膨胀率”非常低,中国不应对最近的高通货膨胀率反应过度,甚至有学者敦促政府放弃实施进一步的宏观紧缩政策。
罗奇表示,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是4.1%,远低于总体通货膨胀率,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时间常常会令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中国央行越早采取决定性的措施情况会越好,希望中国能避免重蹈美国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