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1亿-2亿元不知所终
杜益敏的第一次危机是在2004年,社会上有人传说她的钱都是借来的,为化解危机,给人们她真的赚了很多钱的印象,杜益敏用高息借来的钱密集购买房产,但是“雪球越滚越大,资金链总有断掉的那一天”。杜益敏身边的人说,2005年底出现了异样,杜的密友和官员朋友跟她不再来往。现在回想,从那时候开始,有人发现了她的秘密:杜益敏用来抵押贷担保的单据是假的!“一下子就慌了,找杜益敏还钱。”这些先发现漏洞的债主采用了秘密的方式追债,“不能逼她,只能求,拿回来一点是一点”。
到了2006年上半年,觉醒的债主越来越多,他们紧紧跟着杜益敏,但是互相间又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个受害者在杜益敏被捕前几天去追债,有十几个人在她家里,见他到来就用打麻将掩饰,其实都是追债的。“不能撕破脸,撕破脸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直到杜益敏被抓,信用道具之一的宝马车也没被卖掉抵债。在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都借遍的情况下,杜益敏开始以火柴厂房地产项目的名义向社会集资,她的借款圈子越来越大。2006年7月24日,当地一家银行信贷科的科长找到杜益敏时,她已经无力偿还200多万元的投资,无奈之下,科长报警。杜益敏的吸金黑洞才到此为止。
据公诉方统计,杜益敏一共非法集资了人民币7亿多元,除去归还部分集资款的本金和利息、购买房产、汽车、个人挥霍外,还有1亿~2亿元尚未归还。这种民间的高息贷款不被法律保护,案发后公安机关要求集资户返还利息,共追讨回800多万元。
土壤:民间游资的出路
杜益敏的借钱网络由近及远分别由亲人、朋友、社会上有身份的人、不认识的普通百姓构成,“利息”成为敏感话题。“1分5到2分利借来,再以3分或者更高的利息贷给她,从中抽取利息差”,杜益敏是这条资金链的顶端。公安机关追讨利息时,很多人大呼受了损失,因为他们还掉了给杜益敏的部分,却无法去追回自己已经付给下家的利息。“缙云和丽水的有钱人可能直接、间接的都借了钱给她。”杜益敏对两地的经济影响很大。
在富裕的浙江省,杜益敏不是非法集资的第一人,从时间上看,远有1986年“抬会”崩盘的郑乐芬,近有同年被捕的吴英,前提就因为这些富裕地区人们手上有太多的存款,缺少安全的投资渠道,而这里的民营企业也希望从民间融资。杜案的受害老板说,像他们这样的企业虽然做得很大,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往往不能符合银行要求,所以会走民间融资的形式,在很短时间内,用更方便的方法从熟人中集资,因为投资回报率高,偿还利息并不困难。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旭昆教授分析,利率全国统一,没有充分的市场化,民间渠道利息高,并且的确有人通过这样的手段赚到了钱。当赚钱的概率大于倒霉时,就产生了羊群效应,甚至在杜案的受害者中不乏金融系统的职工。他们把存款从房地产公司转到了杜益敏这里,这个利息是银行的4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杜案的受害者对投资基金和股票都很陌生。张教授说,温州人不大买股票,因为觉得股票太虚,控制不了。投资实业和房地产其实是投资认识的人,看得到、踏实,丽水的风俗可能也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