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定居成都的飞行员,一位是他在东航云南分公司的同学。他们两人,一名机长,一名副驾,他们的心里话几乎可以代表国内众多飞行员的心声。
在昆明10多个航班集体返航事件沸沸扬扬的时候,这两位好朋友昨日相约面见记者,他们觉得“有责任通过媒体来说一说了”。不过,他们希望记者不要透露他们的姓名,否则“飞行员就该飞到头了”。
集体返航是为了待遇
据他们了解,此次东航集体返航涉及的机组人员,全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大部分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
他们相信,集体返航的目的是为了争取飞行员的利益,但是这种极端的方式(每航班有上百乘客),他们并不认同,只能对涉及该事的飞行员表示理解。
“在通过合法的途径得不到自己利益时,他们唯一选择的就是极端方式,比如这一次的集体返航事件。”
他们觉得,在公司的眼中,飞行员依然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必须牢固把握飞行员的命运,让现在的飞行员像以前服役的军人飞行员一般。事实上,现在航空都民营化了,飞行员也就公开化了。在中国航空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航空公司开始以此赚钱,但是飞行员仍然没有市场化。
“一方面你要求飞行员听话,另一方面又自己赚钱。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观念的差异。”他说,航空公司在转变以盈利为目的时,飞行员也该转变为市场经济形式下的流通。
冲上云霄的不是我们
曾经有部流行的香港电视剧《冲上云霄》,里面所讲的飞行员是如何的潇洒,工作和生活是如何的开心,所以大家也就认为,飞行员的生活大多如此:高享受、高待遇。
“其实,对我们而言并非如此。”他说,我们遇到的压力是无人能及的,所得的待遇并不是想像中一般高。
业内人士都知道,云南的所有机场地处高原,天气原因加上地形复杂,在安全飞行和起降中,对飞行员来说,有很大的风险性,要保障100多名乘客的安全,你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他说,在此情况下,如果自己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或达不到应有的同行水平,矛盾就会突出。
飞行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养家,需要供房。他们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而且极其苛刻,比如驾驶技术、英语水平等等。
“我们大学和学员生活的经历,不是每位大学生都能承受的。”他说,“社会上的人认为我们收入如何高,但你并不知道一个小商贩赚的钱也比一个飞行员拿得多。”
被称之为飞行员性命的飞行档案和飞行执照,全部掌握在公司手中,不合理的离去,你将会失去飞行这一职业。这导致飞行员选择的面很窄,一旦不让上飞机,或是吊销了飞行资格,就业就是一个问题,这也是飞行员的另一大压力。
“90%不只看重经济利益”
曾有国外的飞行员开玩笑地说,把如此贵重的飞机交给工资如此低的飞行员去飞,就不担心安全问题吗?与国外相比,一个东航云南分公司的几百名飞行员,要养活地面数千人的生活,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
“我们拿的,真是我们应得的吗?”他们认为,90%的飞行员不只看重经济利益。
他介绍,在同等待遇下,外籍飞行员的薪酬是他们的3倍以上,而且工作强度要小得多。
而对一般的国内航空公司来说,奖惩制度不明朗。打个比方,从昆明飞往大理的航班遇到故障,如果你能及时处理好,公司可能给机组所有人奖励几千元,一旦处理不好,机长的处罚将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最可怕的是会面临停飞数月的处罚。
“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几个月你就没有收入。”他说,加之公司对飞行员管理的不人性化,没有让飞行员感受到“公司就是你的家”,导致飞行员常有抱怨,即便如此多数人还是承受了。
当然,对多数人来说,选择极端方式只是取得自己的利益,并不是想离开公司。
他们希望,集体返航的事件不要再发生,毕竟飞机上有1000多名乘客。同时,公司在完善自己的制度时,给飞行员人文关怀,让他们得到尊敬和理解,不要以高压政策来管理,也希望飞行员不要以极端方式来反抗。所幸,东航集体返航事件还未恶化,犹如警钟提醒众人。(成都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