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专家会诊当下文学批评“流行病”“红包批评”何时了
2008年04月07日 09:39:3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赵国品绘 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三次全委会近日在福州举行。一年一次的工作会议对作协的很多委员来说是例行工作,但今年让不少文学批评家感到振奋的是,会议特别强调了加强文学批评工作。讨论中批评家们多次提到的“红包批评”,被认为是当前阻碍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共同发展的一个症结所在。 “中国的作家和批评家关系非常密切,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批评家在选择和评论作品时,往往也太随意了,拿了‘红包’,就顺着作家说话。”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的“红包”现象。 近年来,文学作品的研讨会频频举办,然而是否真正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却叫人难以回答。 “一些研讨会主要不是批评家开的,出版社需要出书,作家需要宣传创作成绩,评论家需要发出声音,媒体需要在版面上展开批评,包括场馆也要创收……”评论家雷达说,“过去我常说,好的作品只要是金子就会闪光,但现在金子在闪光,不是金子的东西闪的光更加刺眼。”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贺绍俊则认为,“现在的批评有两种,一种是热闹的,一种是静悄悄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热闹的批评,还有一种严肃的批评文章,我们往往看不到或者注意不到。” 保持文学批评的诚实,本应是原则性的问题,却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冲击下变得模棱两可。 “红包”对批评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少评论家认为,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脑力劳动,收取一定的报酬,也是理所应当的。问题并不在于收取报酬,而在于笔下的批评文章到底对谁负责。 “批评家不是对钱负责任,而是要对作品、批评和社会负责。”贺绍俊指出,西方的一些专业书评人,也是按劳计酬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出诚实的声音,“批评的公正需要一个成熟的文学制度作为保障”。 “文学作品虽然面向市场了,但它仍然是一个精神产品。”雷达指出,一个称职的评论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知,在纷繁驳杂的市场环境下,对文学工作进行准确的把握。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指出,要注重文学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使研讨活动真正成为推出优秀作品、扶持文学新人、引领文学创作和引导读者阅读的重要途径。(记者 刘 阳)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