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经过20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西安翻译学院于去年10月迎来了20年校庆。在奥运之年,西安翻译学院也提出秉承奥运理念,让民办高校走向“更快、更高、更强”。4月5日,参加“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网媒记者走进了西安翻译学院,探寻这座被誉为“译坛黑马”的民办高校的成功之道。
20年发展历经四次飞跃
院长丁祖诒提起创业至今的20年经历,感慨万千。“1987年西译诞生之时,校舍是租借的,学生了民只招了300名。而到现在,西安翻译学院不但拥有了占地2000余亩的美丽校园、10亿元的自有校产,还拥有在校学生4万多名。”
而这20年来西译经历的四次“飞跃”,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从短期培训班到自考助学、高职高专,再升格为本科院校。同时,西译的研修生院模式历经4年发展,已有18名研修生被美国和香港的名校破格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子们在全国、西北和陕西各大赛事中屡屡夺冠,西译被誉为“译坛大赛中的一匹黑马”。
如此强大的综合实力,让西译这所民办高校无庸置疑地居于中国民办高校榜首。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在西安翻译学院20年校庆上表示:“西安翻译学院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教学质量较高、师资队伍建设较好、办学特色较鲜明的民办院校,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做了重要贡献。”
陕西民办高校抱团出击形成品牌力量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4所民办高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同时分别更名为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西京学院,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目前,全国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本科院校共有25所,分布在16个省份,陕西本科院校占全国民办本科院校总数的五分之一,列全国首位。
目前陕西全省共有各类办学机构4722所,现有各类大学生100多万人,每年投入到学习的费用大约为116.4亿元,对全省GDP的直接贡献达到14%。陕西省民办高校学生占整个高校学生总数的23.9%,全省毛入学率超过24%,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
丁祖诒认为,借助地理上接近、高教资源集中等优势,陕西民办院校既竞争又协作,逐渐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个专业化、多样化的办学体系,推动了民办高等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规模和实力来说,陕西的民办高校客观上已经成为品牌集团。陕西的民办高教正在形成一支民办高教的航母集群,推动中国的民办教育正向着“半壁江山”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