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职于北京市正海律师事务所的程海,以制发暂住证行为违法为由,将北京市公安局及下属昌平区分局诉上法庭。此案被媒体称为“户口迁移第一案”。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单纯放开户籍是没有意义的,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各种不公平政策,为户口“松绑”,比放开户籍登记更重要。(《中国青年报》4月8日)
没有福利待遇差别,我不会在乎是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也不会在乎是郑州户口,还是北京户口。但我之所以想“农转非”、想成为“北京人”,是因为相比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享有特殊待遇,是因为成为“北京人”,要比我现在这个“郑州人”身份更能享受优厚的待遇。如果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一样、北京户口和郑州户口都没有什么实质差别,又有谁会在乎呢?
但现实中,是农业还是非农业户口,是北京还是郑州户口,差别很大。这样,户口本来只是记载公民基本信息的载体,如今却成为政府部门限制非本地户口公民一些权利和不少人牟利的工具。如程海所言:“在网上,大学生留京户口指标售价2万~3万元。据说,帮助办理迁户入京的市场价格是人均10万~12万元。有些地方政府也大规模出售‘农转非’户口,转一人收费是几千甚至几万元。”
因户口性质不同,造成同为国家公民,却不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但目前的户籍制度显然与此相悖。而人们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一直持续不断,与其说是憎恶当前的户籍制度,不如说是对户籍制度背后不平等待遇的不满。
在户籍制度松动之前,“农转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当一个人从农业户口转到非农业户口,就可以享受到原先不可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待遇。与“农转非”对应,“非转农”却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在城市无法就业的城镇人口,把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以期获得与农业相关的补贴和保障。从“农转非”到“非转农”,理性的人们不是偏爱哪种性质的户口,而是不同户口背后不同的待遇促使人们的选择。
显然,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是如何取消其背后的福利差别。不是要不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也不是要不要放开户籍管理,而是如何让不同的户口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正如专家所言,“如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户口本,其背后附加的社会福利还没变,在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高考等方面依然会有新的名义来进行限制,那么,改革又有什么意义?”没有福利待遇差,谁都不会在乎是什么户口。(王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