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4月3日开始,大盘展开了三天反弹,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和,但4月9日一根近200点的光脚长阴,还是显示了市场抛盘的坚决和凶猛,以及投资者心态的不稳。而中国石油再度逼近发行价的走势,更让投资者不得不重温某独立经济学家此前的话语:"我无法用市盈率来衡量A股的价值中枢,只是看到A股还是比H股贵,比如中国石油H股是9港元,在A股还是22元,差距过分悬殊,那么什么时候A股和H股在这方面能接近呢?"
如果让中国石油A股接轨其港股10港元左右的价格,那么,危如累卵的中国A股将走向何方?是3000点,还是更低?哪里才是中国股市的平衡点?
随着近期股指的飞流直下,投资者受各种利淡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将看空目标向下调整。在这样一个预期混乱、政策真空、有关方面态度模糊的非常时期,中国股市的平衡点或者说能让中国股市真正平稳着陆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成了每一个投资者经常叩问和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无足轻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仅事关有关方面对当前股市的判断及态度,防止中小投资者因悲观过度而出现非理性杀跌,减少市场暴跌带给诸如QFII在内的超级机构投资者捡拾廉价筹码、抄底A股市场的机会,因为中国股市下跌越惨烈,对热钱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时也是事关中国资本市场能否继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资金引擎作用,以及能否抓住股改带来的牛市机遇做大做强的问题。
那么,中国股市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一些专家所说的"4000点是中国股市的基本点";也有专家认为,考虑到大小非解禁等流通因素,A股的平衡点应当在3500点左右。综合来看,从中国经济每年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从众多大盘蓝筹股上市对指数的贡献度、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投资价值、从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取向、从确保股改下半场能顺利收官、从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等多个角度综合衡量,3500点至4000点一带应当是中国股市的平衡区域。这不仅是因为到达这个区域,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降至20倍上下,基本与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接轨,股市整体价值已进入了可投资区域;而且因为这个平衡区域,既是投资者信心和直接融资仍能继续进行的平衡点,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牛熊的分水岭,更是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以及和谐股市建立的基本保障点。投资者不深刻认识这一点,容易出现不计成本的非理性抛售;有关方面不深刻认识这一点,也容易因为误判形势而贻误救市时机,艰难做大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可能因此而与崛起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目标失之交臂。
今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之所以要定在"8%左右",是因为没有这个增长速度的护航,我们的经济发展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同样,中国股市为什么需要一个大家都达成共识的平衡点或平衡区域,是因为没有一个全社会大致认同的平衡区域或平衡点,投资者在预期上就无所适从,有关方面在处理股市问题上就会因为你一言、我一语的来自各方面的噪音干扰而左顾右盼。让人担心的是,市场各方迄今似乎仍未找到或认同上述中国股市的平衡点,更未意识到击穿上述平衡点后,投资者信心崩溃下的股市所潜藏的危机,以至有关方面仍然不改牛市挤泡沫思维,善良地认为让股市多跌些、跌充分些就可以让资产价格泡沫挤得更干净些。
然而,暴跌将会使股市步入恶性循环,也会让股市在平衡打破后的失衡状态加剧。而股市下跌一旦失控,市场很有可能向"推倒"方向奔进。比如近来基金明显加大了套现应对赎回的动作;大小非的集中减持,也开始从之前的纸上谈兵转变为真实而凶猛的抛售,2007年全年,大小非出售的非流通股份占解禁总数的10%,而今年年初至今,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0%,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黑路中前行的中国股市,前面等待的究竟是深渊还是鲜花?打破平衡后的中国股市是否会被再次"推倒"?或许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假如一切任由市场自己演绎,那么在基金赎回潮涌现、大小非大肆抛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股市有可能会出现极端下跌。只是,这种极端下跌式的"推倒重来",并不符合市场参与者中任何一方的利益,也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寄予的厚望背道而驰。
那么,中国股市为什么在寻找平衡点上如此艰难?中国股市为什么要跟随海外市场的跌落而加倍暴跌?这一切真的无解?显然不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毫无疑问,答案就在"稳定"二字:任何造成市场不稳定的因素都必须及时排除,任何非理性的、影响到市场健康发展的下跌都必须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