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4月8日发表社论说,萧万长可能自己都没料到,他连续五年都出席博鳌论坛,从来都不是舆论焦点,这回却因为多了准“副总统”的身分,再加上举行的地点选在海南岛,使得他这趟受邀出席,被赋予多重的意义,特别是“政治”上的意义。尽管论坛发言人强调论坛“不谈政治”,事实上可能也真的谈不了什么政治。问题是萧万长多了这个身分,要说此行不被“政治解读”,怕也是不可能的。
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样,这届的博鳌论坛,势必被视为是考验两岸未来互动的一次预演。它可以是一次启动良性循环的机会之窗,也可以是引发彼此猜忌与争议的关键试炼,它所考验不只是萧万长,也将考验北京当局,当然,它其实也在考验执政只剩一个月多一点的民进党。
社论说,可想而知,多了准“副总统”的身分,萧万长此行的所有“议程”,都会被放大检视。从抵达海南岛会有怎样的“接机”规格?在会场中会被安排怎样的座位?他与胡锦涛会怎么互动?要不要特别安排单独的“胡萧会”?安排的形式又将如何?台方所主办的圆桌论坛将要谈些什么?大陆会派何种层级的代表参加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包含了被过度政治解读的空间。也因为这样,可预见不论是北京亦或是萧万长所率领的代表团,事前都应做过缜密的沙盘推演。只不过这个场景毕竟是空前的,它与当年连战以卸任“副总统”身分赴中国大陆访问,其实是不能比拟的。
讲再白一点,不论萧万长怎么强调此行他的身分只是“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的董事长,大概所有人还是会以“副总统”当选人的角度,锁定萧万长会怎么“被对待”。虽说博鳌论坛在性质上是以讨论经贸议题为主,但不讳言与会者皆为各国的官方代表,而且绝大多数就是元首本人出席,胡锦涛就是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分与会。萧万长挂着头衔固然是基金会的董事长,但所有人也都知道一个月后,他将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的“副总统”,以这个未来完成式的“准官方”身分,出席类如元首高峰会性质的国际会议,甚至出现两岸高层同台的画面,回顾台湾过去几十年的经历,其实是相当罕见的。
社论说,这种藉由身分与角色的暧昧游移,所塑造的“准高峰会”场景,不仅提供了所有参与者很大的操作空间,也提供了所有评论者很大的诠释空间。对萧万长而言,博鳌论坛是他已经参与了五届的对话平台,该怎么掌握分际不会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而对北京而言,怎么藉由东道主的便利表达出对台湾的善意,大家也都在紧盯着看。无论如何,两岸关系如果是要朝着和解对话的方向走,这一步终究是要踏出去的。外界也不必对博鳌论坛能达成什么了不得的成果期待过高,毕竟这只是一个交换意见的平台而已。
比较有趣的倒是民进党在这次博鳌论坛举办前夕所表现出的焦虑。一会担心萧万长出席会被矮化,一会又建议萧万长应积极表达替台湾争取加入WHO的心声。前面提过,在这次博鳌论坛举行的前夕,同样在接受试炼的还有民进党。恰恰好此时的民进党正在为败选启动路线讨论,而观察民进党上下怎么看待萧万长的这趟出访,正好可以检视该党愿不愿意以更成熟的态度,逐步调整以往深陷意识形态的执着。
社论说,很遗憾,截至目前为止,从吕秀莲以降,多数绿营精英还是祭出了“出卖台湾”的制式论述,还是在竭尽所能的扣红帽子,甚至不排除在博鳌论坛在正式召开后,民进党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换言之,当国民党以实际行动逐步启动两岸互动之际,民进党想着还是怎么在统独斗争的战线上进行“内部消费”。如果民进党永远都不愿从这个迷障中走出来,恐怕也只能在这个议题上继续充当配角,把这个战场拱手让给国民党去单独表现了。
不讳言说,我们对博鳌论坛并不抱太高期待,毕竟这只是两岸寻求对话试探的一个起步而已,诸多棘手的难题都还未解决,未来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