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纷纷加大保障用房建设,不少购房者认为市场可能产生根本逆转。日前专家提醒,保障用房长期可以拉低均价,但短期难撼商品房根基。
保障用房成亮点。从今年的住房建设计划来看,各地都明显加大了保障用房的建设力度,大部分城市比例都在10%以上。其中,武汉、昆明的比例较大,分别为40%和61%。北京计划新建保障用房为41.8%,上海为20%。从整体情况来看,保障用房已经成为今年住宅供应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期心理影响更大。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由于政策性住房推出的数量有限,另外,建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上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尚不得而知,因此对市场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可能大于实际影响。长期来看,平均房价将有所下滑。总之,市场的游戏规则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商品房和保障用房将同时存在,并且商品房依然是主角。
三大差异颇为明显。新加坡模式和香港模式,一直是大陆保障用房建设的参考对象。专家指出,大陆与前两者的情况差异明显:第一,社情不一样、阶段不一样。另外,即使是新加坡和香港,政府也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建设保障用房,而大陆目前还处在发展中阶段。第二,资金供给方的差异。前两者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和政府资金的大量补贴,使得保障用房能够顺利建设,而中国大陆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地方和开发商三个利益主体。第三,建设单位不同。新加坡的建设单位为政府部门,是非营利性机构,定价权也完全由政府掌握。
业内分析,这些差异,决定了保障用房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覆盖人群也将由低到中,逐步推进。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品房仍将扮演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