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国人该不该抵制家乐福”的争论,称得上网络上下最热闹的新闻之一:家乐福大股东涉嫌资助达赖,加上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发生被干扰事件,网上有人号召中国百姓抵制法国商品,这种号召也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在传播。另一批人认为:这种抵制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狭隘的,既然火炬传递受阻是因为西方媒体和部分民众存在着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那么就需要通过交流消除误解和偏见,抵制只会适得其反。(见4月16日《华商报》)
国内多家媒体大多以客观态度对上述事件做了报道,展示了不同观点,体现了媒体的克制与理性。但也出现了偏离争论的对骂、互扣帽子的苗头,不可不察。
比如,有媒体报道了“著名新闻人白岩松、贺延光反对抵制家乐福”的消息,其中放大了两句话:一句是贺延光的“我也曾是个‘愤青’,我不抵制家乐福”;另一句是白岩松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两人的表态在网上招致一片骂声。有人说,这是犬奴主义。
在关于“应不应该抵制家乐福”的网上争论中,有号召抵制的人说反对抵制的人是“不爱国、洋奴主义”,“是对中国人民没有感情”;有反对抵制的人“自卫”,说对抵制热情高涨的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缺乏理性的“愤青”———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逻辑落点就是:我的选择是对的,你不这样选择是不对的,我要用我“对的”想法,祛除你脑袋里“不对”的念头。
在一些事情上,我们要学会摈弃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面论”。也就是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呵护公民这种多元的表达热情,而不是试图确立一种立场,然后让所有人都去遵守,这不符合现代公民的精神主旨。
什么叫表达自由?表达自由就是多种独立主张的并存。在这样的空间里,不管自己有怎样的意见与情绪,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出口,并且不去伤害他人。
现代社会里,通过抵制的方式表达诉求是正常的事,我们要习惯于在法律框架内用好这种方式。但如果这种表达带有很多非此即彼的逻辑,带有一些强加于人的色彩,最后只会把这种表达方式给糟蹋了。贺延光也好,白岩松也好,发出的都只是他们自己的声音,充其量能影响一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在信息多元的时代,尚不至于以强权话语的方式影响到我们。如果把太多的精力用在对相左立场的批判上,容易走上歧路,伤害他人。
在一个信奉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时代,指望谁说服谁,恐怕很难。“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推行强权逻辑,像捍卫自己的话语权那样捍卫对方的话语权,这才是现代公民意识最起码的内涵。
期望“抵制家乐福”的争论,让我们有机会深深地理解这种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