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四次定向爆破建功极地 一位中国军人的南极之旅
2008年04月19日 09:57: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马胜伟、卢遵侯 4月15日,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在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后,载誉归国。 作为中国此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副教授齐世福,18日向我们满怀喜悦地讲述了自己的南极之旅。 途中险象环生 2007年1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奔赴南极。 远下南极,2万吨重的“雪龙”号科考船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如一叶扁舟。在30天的行程中,齐世福和他的队友们历经春夏秋冬,多次遭遇西风带强气旋的“围追堵截”。 12月22日,在距离中山站14公里处,“雪龙”号上的货物开始卸载。 “在吊装挖掘机时,由于吊钩脱落,挖掘机险些翻倒。如果机械翻了,我们必死无疑。”齐世福回忆说。 他们将挖掘机放在7吨重的拖车上,用两辆雪地车牵引着。雪地车冰上运输,经常遇到冰缝(海潮或热胀冷缩引起)和海豹洞,时刻都有车陷人亡的危险。齐世福和一名队友分别驾驶雪地车,一前一后缓慢前行。 冰上行车走人,冰下是万丈深渊。14公里的行程,时时处处险象环生。快到中山站的冰面上,拖车几次压碎冰层,险些掉入海里。 经过拼搏,齐世福将雪地车顺利开抵中山站。看到人和机械安全到来,站上迎接的人们一片欢呼。 这一次,中国南极科考队创下了冰面运输30多吨的新纪录。 定向爆破建功南极 在冰穹A建站是我国由南极科考大国迈向科考强国的重要标志。鸳鸯岛码头的建成,将为冰穹A考察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齐世福这次南极之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鸳鸯岛码头爆破及场地平整任务。 “在这样恶劣环境中实施爆破,对爆破技术、爆破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位曾创下多个爆破纪录的爆破专家对此早已心中有数。 爆破中,齐世福采用了定向爆破技术,先后实施4次爆破,爆破后的岩石全部落入回填区,不远处停靠卸货船只的港区安然无恙。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齐世福和他的队友们先后掘进石方10000多立方米,用掉钻头300多个,成功完成了鸳鸯岛码头穿孔爆破和场地平整。 极地生活的乐趣 冰山、礁岩、企鹅、海豹、贼鸥、雪燕,没有夜晚,太阳始终在头顶旋转……刚来到南极的那几天,齐世福和队友们都被南极的美丽风光所吸引,感到既新奇又兴奋。 没过多久,这种新鲜感便荡然无存,眼中看到的只是那茫茫雪原和寸草不生的礁岩,还有肆虐的狂风暴雪和飞沙走石。 “吃的蔬菜很少,整天就是冻肉、罐头,如同嚼蜡,难以下咽,萝卜、土豆和包菜成了奢侈品,当然最好的就是白酒了,可以暖身子。”齐世福说。 “每天就是吃了饭干活、干完活吃饭,累了睡一觉。没有电视,没有报纸,寂寞、枯燥、难耐,人都变傻了。”齐世福打趣地说。 由于南极的空气异常干燥,紫外线强烈,睡觉呼吸困难,几个月下来,回国后的齐世福和队友们嘴唇破裂,双手粗糙无比,脸上皮肤脱了几层,变得黑不溜秋。 “南极之行是可遇而不可求之旅,人生有此经历足矣!”尽管气候极其恶劣,条件异常艰苦,但齐世福说,“作为一名中国军人,能够参加南极科考活动,是一件非常幸运和自豪的事。”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4月19日电)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