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昨日下午3时许,“寂静”的杭州湾大桥突然“热闹”了起来。大桥两侧的防雾灯全部打开,巡逻车、示警车和清障车迅速出动,近30余辆社会车辆由专门的“引导”警车带队缓行。这是记者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大雾天气应急演练现场看到的场景。
杭州湾海域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风大浪急,灾害性天气难以预测。此次应急演练执行的是大雾预案的I级,即4个大雾预案中能见度最低的一级(低于30m),杭州湾大桥施行全线封道。
特殊装备应对大雾天气
昨日下午3时许,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监控中心内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根据指示,监控中心值班员立即启动杭州湾跨海大桥大雾天气预案:大桥可变情报板发布“前方大雾,大桥封闭”信息,全桥范围车道控制标志显示“X”,防雾灯全部打开,路侧有线广播语音提示“大雾天气,大桥封闭”。
昨日下午,天空飘着雨丝,桥的两端灰蒙蒙一片。据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有关人员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多变,因此,早在大桥设计上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桥上1844套LED雾灯被分别安置在每个路灯杆距地面1.5米处的位置,海上一旦起雾,防雾灯就会亮起。这在国内跨海大桥工程中还是首次采用。
除了1844套防雾灯,为行车保驾护航的还有9个能见度探测仪,每个探测仪顶端中装有两个探头,分别发射和接受激光,能随时自动测出空气中微粒物的含量,即能见度。
能见度低于30米将封道
这次应急演练执行其中的I级(最高等级),即能见度小于30米,采取紧急封道,待能见度好转,滞留车辆由警车带队缓行。
高速公路宁波支队五大队负责人赵建强队长告诉记者,大雾预案共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明确规定了车辆限速,单向通行、警车带队直至临时封桥。I级,指能见度小于30米的浓雾,实行封道;II级,指能见度大于30米,小于50米的浓雾,限速为20km/h;III级,指能见度大于50米,小于100米的浓雾,限速为40km/h;IV级,指能见度大于100米,小于200米的浓雾,限速为60km/h。
行至中途遭遇浓雾肯定是很令人沮丧的一件事,因此,提醒市民应及时掌握气象信息。记者了解到,大桥上设置了5块可变情报板,可及时发布各项气象信息。同时,位于海中平台及南北航道的有线广播也将及时发布语音信息。此外,行车前还需检查防雾灯有无损坏。如遇大雾天气,行车时应保持前后车距,最好控制在100m以上,并及时打开双跳灯。
15个预案应对恶劣天气
对宁波而言,今年是一个气象灾害偏重要的年份,极端天气将频频发生,仅4月份就发生了连续的大雾天气。大桥建成后,将面对海洋气候对大桥交通和行车安全的影响,如何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确保大桥与两岸接线高速公路有同等通行能力,这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记者昨日从大桥建设指挥部获悉,针对杭州湾海域特定的气象条件,大桥管理局已制定了应对各种恶劣气候的15个应急预案。有关人员透露,鉴于大桥的工程特点,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国内首个跨海长桥安全行车限速标准;第二、首次大范围采取设置风障、防雾灯及加高护栏等工程新措施来提高行车安全。根据研究结果,在桥塔附近、航道桥区段和高墩区按不同情况设置了局部风障,全桥护栏由原设计1.25米加高至1.5米。在实施上述减风方案后,桥面行车安全控制风速,由原设计8级风(18.0米/秒)提高到10级风(24.5米/秒)。在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后,全桥区域风速等级基本可达11级,大幅度提高了行车安全的风险水平;第三、建立交通运营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