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唯恐重蹈投资美国黑石覆辙 中投慎对英瑞橄榄枝
2008年04月26日 08:11: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4月13日,瑞典贸易大臣爱娃·比约林开始访华,期间会见中投时表示,瑞典是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绝对向主权财富基金开放。此前,英国亦有类似表态。但中投相关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却对新项目的投资避而不谈。 避免重蹈黑石覆辙 面对橄榄枝态度谨慎 4月24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高西庆在北京向西方银行家表示,中国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将在原有660亿的基础上增至900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投资海外资产。“对中投来说,参与到国际市场,不仅能够分享到国际资本带来的回报,更能加快中投专业化的进程。”熊立峰说。 正因为如此,针对国际上的反对之声,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公开在媒体上宣称将组合更多的投资公司,而并非单个公司。 “我们知道当前有一些国家,对CIC采取让人失望的保护主义政策。”瑞典商务参赞克拉克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是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在全球日益紧密的今天,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克拉克告诉记者,对中投来说,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有合适的投资机会,CIC都应该主动走出去。 对于此前国内指责的投资黑石失利,克拉克认为只要规避风险,选择一些健康成功的公司,中投依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和利益。“重要的是,在投资之前,CIC应当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分辨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机会,而投资海外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克拉克指出,与其投资石油、煤等过时能源,不如选择投资新能源,如环保技术这样才更明智。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先后接到英国与瑞典等国家邀请后,中投却显得十分谨慎,截至目前为止,中投对于新项目的投资避而不谈。 在曾刚看来,中投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进行充分的国际市场研究,“在充分调研后,再积累熟悉国际市场上运作的人才,中投接下来的投资才可能最有效地规避风险”,现阶段盲目的投资,恐怕又会重蹈黑石的覆辙。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中投市场化运作上的问题如果难以解决,即便走到国际市场,仍然不能避免今后投资失利的可能。“政府官员组成的高管造成它根本无法完全市场化。”张明说,说到底还是个国有企业,很难像国际企业那样运作。 投资失败 海外遇冷的双重夹击 “中投之所以屡战屡败,也不能完全怪中投本身。”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中投来说,首次出征便遭遇天时不利,正是市场形势给中投的打击。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尚未挂牌之际,中投已经开始崭露锋芒,斥资30亿美元入股美国私人股本公司黑石集团。其后不久,又以略高于50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摩根士丹利9.9%股权。现如今,投资黑石让中投损失了近10亿美元,而摩根士丹利的股价如今也已经下跌了5%左右。 “中投在决策上似乎太快了。”曾刚说,一般国际上的类似投资机构,刚刚成立的一段时间一般不会有所行动,而是要先对市场形势进行研究,同时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机制等,然而心急的中投甚至还没正式挂牌就匆匆出手,这不能不说行动有些过于仓促。 中信证券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投过于仓促的投资,是致使其今天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而太过仓促的决策过程中,又可能存在着腐败和暗箱操作。 该人士表示,中投入股黑石仅仅内部的几个人了解情况,外界根本不知情,从透明度上说,中投的资金是国家和人民的钱,公众享有知情权。而早在投资黑石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之际,就有境外媒体撰文指出,中投的投资缺乏透明度。 一边是国内猛烈的批评,一边是海外市场的质疑之声,中投的尴尬境地显而易见。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