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部位,才能把握城市命脉
公共危机来临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都会受影响。要想稳定社会,首先要确保关键部位不出问题——这是哈尔滨市政府此次应对危机最大的收获之一。
在这个夜间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的北方城市,供热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保命”。哈尔滨供热面积有1.2亿平方米,停了水,如何保证供热不断档,不冻伤人,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自来水一断,有人就会从暖气管里放水去冲洗厕所。21日一个晚上,全市的锅炉就比平时多流失了3万吨水。必须设法补充水源。停水前,市政府要求各供热单位做好停水期间需要补水量的统计,将居民小区生活水箱、供热补水箱、软化水箱、消防水池等容器注满水,作为应急备水。停水后,各家国有大型供热企业利用自有水源解决供热补水,供热面积较小的社会供热单位,在所在区政府帮助下解决水源。
为开辟新水源,全市918眼地下水井全部启动,并加速开凿新井。为防止部分锅炉房临时供水不足,由市政府指定水源,调剂车辆运水解决,打井81眼,用于补充锅炉用水,从外地和市内调剂了140多台补水车辆。同时要求各大企业降低车间温度,先保居民,后保生产。在这些努力之下,4天来,尽管室内暖气温度略低于往常,哈尔滨仍不失为一个温暖的城市。
这么大的城市断了水,如果再断了燃气,居民生活将无法维持。位于哈尔滨依兰县的达连河气化厂,担负着供应整个市区和周边县居民生活燃气的任务。省市政府给这个企业定下的原则与其他企业相反:先保生产,再保居民,关闭向当地居民供水的管道,企业工业用水不能停,使用活性炭过滤江水,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
学校和医院人员集中,市政府果断决定市属中小学全部放假,减轻供水压力。要求各大学多打自备水井,不够的用消防车、洒水车调水。对医院,从省消防支队调了30台消防车,由市里统一调度,专门保证全市200所医院用水不断档。
停水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饮水和食物中毒事件,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与松花江水污染发生前持平。媒体评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事实上,停水前,市政府对卫生防疫工作已经进行了充分准备,专门就苯、硝基苯中毒救治问题请教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组织15家医院建立起救助网络,并公布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全市救护车随时待命。所幸,这些都没有派上用场。
在这场危机中,困难群体得到了特殊照顾。市政府专门拨出近千万元资金,用于给低保户、残疾人、老退伍军人等免费供应饮用水。政府还为家里缺少储水设备的提供了储水用具。68岁的丁玉兰老人说:“停水后,我们喝上了瓶装水,有了政府的帮助,我们踏实多了。”她身旁躺着偏瘫在床的儿子,这对母子每月只有280元低保金收入,根本买不起干净的瓶装水喝。
对于像丁玉兰这样的低保户,政府制定的免费供水标准是第一天每人3瓶,第二天4瓶,第三天5瓶,拿着低保证就可领到水。停水期间,哈尔滨市不花钱领水的困难群体多达31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在应对水危机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国务院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分赴哈尔滨,协调组织、指导做好有关善后工作。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东北市政设计院等22位专家经过昼夜试验论证,制定出了《关于恢复哈尔滨市政供水的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为哈尔滨市恢复供水调运活性炭连夜组织货源,交通部、铁道部大力支持,建立公路、铁路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运抵哈尔滨。铁道部安排单机单列,人歇车不歇……
为争取时间,武警黑龙江总队和空军某部接到指示,迅速调集了1000多名官兵,火速赶往制水三厂、绍和净水厂。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夜晚连夜清掏并运出上千吨无烟煤滤料。哈尔滨锅炉厂在仅仅12小时,连夜部署任务、连夜组织人员、连夜施工,生产出10台从未加工过的粉末活性炭投加机送到安装现场……
杜宇新说,应对水危机,我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城市,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我们应该聪明起来。同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涌现出的很多精神都值得继续发扬,并成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