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在河北调研时指出,要运用财税杠杆,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农资供应,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中国证券报》4月28日)
近年粮食生产成本猛增,农业生产资料涨价。据4月29日出版的《瞭望东方周刊》披露,2007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其中12月上涨13.0%,2008年1~2月上涨15.4%,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尤其化肥涨价幅度很大,今年4月,化肥涨幅达到70%~80%。同时,农用柴油、农药、农用薄膜等价格涨幅,也均明显大于粮食价格的涨幅。
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幅度大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的情况下,农民种粮的收益明显减小,粮食价格存在因生产成本增加而上涨的客观压力。但国家努力稳定粮价,粮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粮食不能涨价,这意味着农民将为稳定粮价买单。农民利益受损,只会使粮食生产形势恶化,短期或许能够维持稳定,最终结果仍然是粮价上涨。
运用财税杠杆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常见的选择有种粮补贴、保护价收购等等,但政府还有一种特别的手段,就是给农业生产资料减免税收甚至实行零税率,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关于农资中的税收问题,在2005年,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许善达在一个研讨会上就说,应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把农民在购进生产资料里面包含的税款退给农民,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享受真正的零税率。据初步测算,目前中国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等生产过程中交纳的增值税,每年在4000亿元至50000亿元之间,农民人均交纳的税款在200元以上。按照许善达的说法,虽然目前在农资生产中有减免税的规定,但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是由农民承担的,因此,可以像出口退税那样,让购买农资的农民到税务局申报退税。而农业零税率是国际的通行做法。
许善达提供的数据,令人吃惊不小。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免除农业税之后,农民和农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税负了,但没有想到,粮食生产的税负仍然如此之高。近4年过去,在中国税收节节攀高的情况下,或许从农资环节征收的增值税,已经远远不是当初四五千亿元的水平了,但是,许善达提出的农资零税率,却从未听到被讨论。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一定与农民缺少真正的代言人相关。
现在是考虑给农资生产、销售退税免税的时候了。随着商品价格上涨,稳定粮食价格的压力将格外加大。政府在对种粮加大补贴的同时,可以考虑通过免税和退税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实行增值税的英国,通过退税方式的零税率来支持粮食生产,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当然,减免税和退税,会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为了在稳定粮价的同时不伤害农民利益,兼顾种粮和吃粮不同群体的利益,减少这部分财政收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减免税收而支农,与通过补贴而支农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从成本和效果来讲,减免税比财政补贴更加有效公平。因为部分补贴难免在途中丢失,被层层拔毛,而税收减免则不存在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