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日本专家和“阪神大地震”幸存者为中国支招
2008年05月16日 09:42:5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如果10万灾民各自独立行动或只是等待救援的话,10万人都只是受害者。如果大家共救的话,10万人就能发挥几倍于10万人的力量”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东京连日来,中国地震的消息也成为日本人关心的话题。作为地震多发国,日本的专家和民众在为灾区人民担心的同时,更愿意把多年积累下来的地震救灾经验教训与国人分享。 可考虑征集建筑工程人员 中林一树目前担任首都直下地震避难对策特别调查会座长,是一位地震防灾对策专家。 看了电视上转播的画面后,中林意识到四川地震和日本地震的明显不同。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日本房屋构造大多数是木质,而这次四川灾区建筑主要是钢筋水泥或者砖瓦等重构造房屋。如果光靠手工来救灾的话,还是很困难的。救灾时需要很多建筑机器,比如电钻、起重机,发电机等。” 在目前机械不足的情况下,中林建议,可以考虑从各地广范围征集有过建筑工地工作经验的工人参与救援,因为他们最懂如何撬起瓦砾和钢筋。 民众应树立“共救”意识 日本在最近二十年来发生的地震中总结了许多教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自卫队救援的“公救”,受灾者自身要超越受灾意识,主动团结起来,互助“共救”。 中林举例说,1995年阪神地震时,消防队的电话很难打通,从燃烧的房屋中救出受灾群众的、克服困难进行灾后建设的大部分力量来自民间,特别是“自治会”、“町内会”(类似于中国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这些组织成了抗灾救灾的核心力量。 “比如这条街上谁饭做得好,就请他为大家做饭,其他人有什么特长也都各自贡献出来。大家过集体生活,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做不到的事,邻居间互相帮助,就能办到了。如果10万灾民各自独立行动或只是等待救援的话,10万人都只是受害者。如果大家共救的话,10万人就能发挥几倍于10万人的力量。” 正是依靠这种共救意识,日本才克服了救灾和重建等难关。中林期望中国在这次救灾中也能运用这个经验。 对付流言要发动社会力量 四川地震发生后,国内一些地方曾出现“短期内还会发生大地震”的传言。其实日本地震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亲身经历了1995年阪神地震的大学教授中本进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时地震后,尽管政府对灾情进行了解释说明,但是在民众中还是流传着‘大地震还会袭来’的谣言。灾民情绪本来就脆弱,比较容易轻信谣言,很多人更加恐慌了。” 如何对付类似传言呢?“居委会可以发挥沟通行政机构和地区灾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及时向灾民传达正确的信息,安慰大家情绪。如果几百受灾群众中有一两个领导的话,就比较容易对灾民情绪进行管理了。”中林道出了日本的做法。 在日本的地震救灾中,除了居委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很多受人尊敬的学者教师等也主动站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中本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不少人问我,‘是不是还会有大地震?’我就会说,也许还会有余震,但都不会再造成上一次那样致命的打击了。现在要紧的是准备好食物,保护好家人安全,如果再有余震的话,一定能应付过去。请大家相信。” 精神呵护也很重要 根据中本的亲身体验,对于灾民来说,精神救助和物质救助同样重要。 “地震刚刚发生后,大家都想着互相帮助,所以都非常有精神。但是一周后,疲劳和不安就达到了顶点。”中本告诉记者,震灾后人们的精神压力都很大,就算关系好的家庭或者朋友也会因此而争吵。他家里也曾发生过争吵。“这时,很多志愿者的到来,确实帮了不少忙。”他回忆道。 震灾后,日本展开了多项针对灾民的精神救助,比如派出专家对震后幸存者进行心理咨询等。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