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各地的人们心念灾区,情系灾民。在互联网各大论坛上,对一线子弟兵和所有救援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对遭受怆痛的灾区人民的真挚抚慰,汇聚成一股股爱心和勇气的暖流,展现出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整体国民群像。在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关键时刻,也许是因为关注之切、焦虑之迫,一些声音也略有不同。
这次地震在不知不觉中突然爆发,对此,有人指责相关部门没有对地震作出准确预测,有失职责。应该说,持此批评意见的许多人主观愿望是好的。他们善良的设想完全可以理解:如果震前有准确预报,该减少多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啊!可是,科学规律告诉我们,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以及地震孕育、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等,导致地震预测成为世界性难题。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70至75次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地震,却很难有短期成功预报的事例。即使在国土处于地震多发地带、防震抗震技术发达的日本,地震预测研究,也至今未获实质性突破。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就是一例。
也有网民对空降部队首次出发因暴雨天气未能进入震中地区表示质疑。应该说,质疑的背后,其实也包含着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关切之情。但是,航空气象学有着严格的设定:空降需要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否则空降下去会危及生命,而汶川县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复杂又给空降增加了更大难度。为了这次空降抢救,解放军已经创造了历史上兵力出动规模最大、准备时间最短的新记录。
灾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悲痛。真切的关怀和责任感也引出了人们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灾难突降、心灵震荡的时刻,这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巨大的悲痛更应该化为凝聚的力量。温家宝总理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是的,我们的情感正受到最强烈的冲击,但越是危难时刻,每个人越应该保持足够的镇定和信念,以理性的头脑和坚强的态度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中去,而不是听任悲伤将我们击倒,更不是不负责任的猜疑和指责。
理性和坚强,不仅是奋战在抗灾一线人们的支撑基础,更是大多数在救灾后方的人们应有的精神面貌。只有举国同心协力、彼此相互信任,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整体社会氛围才得以形成,我们才能携手共渡难关。抗灾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使抗震救灾工作更加有效、有力。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要将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就必须加强专业抗灾力度。让人欣慰的是,有许多网友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并提供许多专业性的救灾经验和知识,相信对抗震救灾的深入开展和今后如何更好地预灾减灾将带来有益帮助。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继续深入开展,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大灾的降临我们没有选择,但可以选择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