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外籍游客讲述卧龙惊魂:灾民含泪微笑鼓励我们
2008年05月19日 13:06:5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逃出的,我们目睹了他们奋不顾身抢救熊猫的过程。”“等待救援的日子,当地受灾居民热情为我们提供帮助。灾难面前,他们含泪的微笑鼓励着我们。”前晚,刚刚从四川成都回到北京的英国游客潘妮·爱德华和黄铃,向记者讲述了地震时她们在卧龙熊猫保护区内的遭遇,以及震后在当地等待救援的经历。 地震时正与熊猫合影 12日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潘妮·爱德华和黄铃正在卧龙熊猫保护区内观看大熊猫。潘妮说,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保护区内的大熊猫表现有些异常,好似已经预知了这一切。当时那些熊猫一个个看上去懒洋洋的,对竹子也没有什么胃口。它们不时地绕着围栏转圈,走路的时候身体晃动得十分厉害。 潘妮回忆道,当时她正准备为黄铃和一个可爱的熊猫宝宝拍合照,突然之间刮起了大风。她们觉得脚下剧烈地震动起来,起初还以为是有山体滑坡,后来震动越来越频繁,她们才意识到可能是地震。“熊猫保护区的周围都是山,这些山距离我们很近,一座山上滚落下来大块的岩石,到处都是被激起的灰尘,让人看不清东西”。 来自英国北威尔士地区、59岁的华裔游客黄铃告诉记者:“当时地面在持续颤动,原来熊猫保护区内供行人行走的、比较宽的路已经被岩石掩埋住,导游和当地工作人员开始带领游客寻找其他出口。”他们跑到了竹林深处的一堵高墙下,爬上工作人员临时搭建的梯子,翻过一个已被堵住的大门,又飞快跑过一座摇摇欲坠的桥,终于平安到达了公园出口。 目睹抢运熊猫过程 黄铃和潘妮还告诉记者,当那些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把她们平安送到公园出口后,又立刻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将很多熊猫抢救了出来。 “可能因为成年熊猫的体积实在太大了,于是工作人员就先运送了稍小的熊猫宝宝,但熊猫宝宝也是蛮重的。”潘妮说,“工作人员是沿着护送我们的道路运出小熊猫的,他们一只手紧紧抱住小熊猫,另一只手还要用来攀墙壁,爬梯子,最后还要快速通过那座危险的桥。每个抱着熊猫的工作人员走到公园的门口时都已大汗淋漓,但是他们片刻都不敢停歇,急忙再次返回去运送其他的熊猫”。 “我看到,他们把公园门口售票亭内的电脑等设备都搬了出去,然后把熊猫宝宝安放在里面。那个售票亭是木头建造的,熊猫在里面比较舒服,而且也比较好运输。”黄铃说,这个售票亭里面一共放置了14只小熊猫,然后整个售票亭都被工作人员用拖车拖到了相比之下更为安全的公园停车场。 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出口处停留了一阵后,潘妮和黄铃所在旅行团的19名英国游客登上了巴士,大家一致决定撤离到7公里以外的饭店住地,因为那里有一片更加开阔的停车场,相对更加安全。 “这7公里的撤离仍很惊险,沿途不时有巨石从山上滑下,但幸运的是我们平安到达了停车场。由于居住的饭店也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大家决定待在大巴车内等待救援。”潘妮说。 黄铃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当地与外界联络十分困难,通往外面的道路也被严重破坏,他们一直待在大巴里,从第二天开始,就已经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黄铃说,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和第三天,他们看到有直升机到来,第一次飞机空投了一些食物和水,第二次来人救治了一些重伤人员。因为当时他们团里的游客都没有受伤,所以他们一直认为可能很晚才会有人来救助他们。 在等待救援的日子里,黄铃和潘妮说他们这些外国游客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援助。也正是周围那些普通百姓给予他们家人般的关爱,才使他们没有挨饿。 “那些房屋坍塌的当地居民,自己住在帐篷里,存留的粮食和饮用水也很有限,但却每天都给我们这些被地震围困的外国游客送吃的。”说到这里,潘妮显得十分激动。“有一天,当地一位老乡看到我冷得发抖,就让我到她帐篷里吃冒着热气的饺子,那一刻我真的从心里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她说,虽然语言不通,但她能体会到受灾居民的痛苦,“然而在如此困难的时刻,居民们却向我们伸来援手,他们含泪的微笑鼓励着我们,让在异国遇到灾难的我们摆脱恐惧”。 “在我们等待进入第三天(15日)的时候,被通知有直升机来接我们。”黄铃说,当时有三架直升机来救援困在那里的外国游客,匆忙之中,她和潘妮上了不同的飞机。“飞机上坐满10个人后,机门就立刻关闭,迅速起飞,看着地面的物体变得越来越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获救了。” 15日,30名因地震被困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外国游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先后被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用直升机安全解救。 这份情谊永生难忘 黄铃告诉记者,作为华人后裔,以前她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国来看看。此次到四川卧龙虽遭遇了地震,却让她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情谊,这让她永生难忘。 “我们到达成都后,看到街头在组织捐款,我也把身上所剩不多的钱都捐了。”黄铃说,“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卧龙,忘不了那里的居民,忘不了他们在如此困难的时刻向我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希望遭受地震伤害的居民能早日渡过难关。” 黄铃在英国一家慈善基金会从事环保工作,她说她回去以后,要将自己在地震时拍摄到的照片和她在卧龙的见闻放在基金会的网站上,让更多人关心、了解卧龙,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回到卧龙,再去看看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这次遭遇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也给予了我们面对灾难时的勇气。”黄铃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记者 高昂
编辑:
侯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