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天起,连续三天,举国上下为汶川大地震中的所有死难者默哀。
从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到今天举国默哀之时,大地震已经发生整整7天,168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们对逝去的同胞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对废墟下的生命充满牵肠挂肚的惦念。
在默哀的这一刻,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百感交集,肝肠寸断。无情的天灾,夺去数万同胞的生命,悲夫!无尽的哀思,埋进亿万人民的心底,痛哉!此时此刻,共和国降下半旗,13亿中国人共同垂首,为所有大地震中的死难者,为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永恒。
这一刻,我们最想对死难者说些什么呢?也许无语凝噎,惟有泪千行才是最真实的寄托哀思。此时此刻,我们纵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那我们就默哀吧,默默地想一想我们要说的话。
这一刻,每一个死难者在想对生者说些什么呢?他们一定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们之中很多人都在死神降临的刹那间,甚至来不及思考和选择,就把生的希望给予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同志和人民。地震发生时,一位老人把自己两岁的外孙女从窗户中抛了出去,孩子安然无恙,自己却走了。这是怎样的勇气和力量,怎样的亲情和伟大?一位老师趴在讲台上,身下掩护了4名学生,孩子全都奇迹般生还,而老师直到从废墟中找到时还保持着伟岸的雄姿。这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铁肩道义。一位公安局副局长,发现一名女记者有被直升机旋转的尾翼击伤时,奋不顾身抢救女记者,自己不幸遇难。这些死难者,大多都是平凡的人,普普通通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走得如此匆忙,来不及留下身后的嘱托。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也只是一个个舍己救人的行动,而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时常像放电影一样,闪过记忆深处的一个个英雄形象:刘胡兰、赵一曼、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也偶尔想起传说中的大禹、精卫、愚公。无论是现代还是远古的人物,他们不仅仅储存在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中,其实也活在当下,活在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今天我们的默哀,为了告诉死难的同胞们,他们永远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他们的生命价值与他们孕育的英雄一样,成为共和国精神大厦的坚强支柱。他们的生命在延续,他们的精神不死。
全国降半旗,汽笛长鸣,举国为所有死难者哀悼,这是一种现代的悼念仪式。当年,为张思德开追悼会时,毛泽东曾提议:“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用开追悼会的方法寄托哀思,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制度。我们深信,这一次举国降半旗哀悼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也将成为一个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对寄托我们的哀思,增强民族凝聚力,功德无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