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王立彬)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目前四川大地震灾区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8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存在流土溃坝灾害隐患。
记者22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对地震灾区航拍图片及卫星数据解译后已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处,1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的中型堰塞湖11处,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堰塞湖15处。遥感中心已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提供给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部和四川省使用。
航遥中心对5月14日的航拍图片解译后发现,有1处堵江形成的堰塞湖下距北川县城2.6公里,下游15公里处是通口镇,堵口高程640米,而北川县城为630米。堵江淹没公路约6.3公里。与5月18日卫星数据对比发现,水面面积已从7.6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漩坪乡及张家坝已全部被淹。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说,地震发生以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对34处堰塞湖高度重视,因为在龙门山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以后堰塞湖溃坝引发的灾害,例如1933年的茂县地震。堰塞湖问题涉及水位上升和坝体结构。有些堰塞湖是由大块石头形成的,像德阳绵竹上面的天池乡堰塞湖,这是由厚的大块石组成的,溃坝可能性比较小。但比较松散的物质构成的堰塞湖就比较危险。目前正采取非工程措施,把下游沿岸影响比较大、位置比较低的居民尽快地转移到比较高、洪水淹不到的地方。对一些施工条件比较好、难度不算大的堰塞湖,正采用挖掘等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