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特写:在前线感受堰塞湖排险紧张气氛
2008年05月25日 00:37:1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四川绵阳5月24日电 特写:在前线感受堰塞湖排险紧张气氛 新华社记者 王宇、齐中熙、肖春飞 水!水!!水!!! 节节上涨的唐家山堰塞湖,正以每天超过2米的速度上涨,犹如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威胁着灾区人民的安全。 24日14时,记者来到位于绵阳市火炬广场的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形势严峻,指挥部水利组专门在一栋楼的一层大厅办公。 进入大厅,两侧摆满了办公桌、电脑,中间的大桌子前,几位水利专家正在一张地图上指指点点,不时记下些数据。绵阳市水文局局长也把办公桌摆在了大厅一进门的位置,不时有材料汇集到他这儿,他当场签报。异常忙碌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暇理会记者的进出和拍照。 唐家山堰塞湖成了这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由于天气原因,绵阳机场不具备起飞条件。一些人的脸上透露出焦急的神色。 “由于天气原因,直升机不能起飞,20日空降进入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禹里乡的6名部队通讯人员与2名地方水利专家仍留在原地,他们的食物带得不多,现在面临断粮,但仍紧张工作。但群众已经基本转移到安全位置。”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看到的一份关于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应急方案称,以当前绵阳城区堤防设防标准,唐家山堰塞湖水情对绵阳城区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这份方案要求,要做好沿岸群众的疏散工作。 堰塞湖地震次生灾害已牵动全世界目光,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外联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家国外媒体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希望从这里获得相关信息。 由于情况紧急,直升飞机又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起飞,一些水利专家坐不住了:走也要走到唐家山! 16时30分,一支7人小分队紧急成立。 “我们等了三天飞机,都因为天气不好,没法飞,只能徒步翻过去了。”小分队队长汪德隆说。他们将抵达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安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北斗卫星迅速把水情信息直接传到绵阳指挥部。 一位叫李震的小分队成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辎重总共超过200公斤,在到达擂鼓镇后,也许会连夜爬山,顺利的话,第二天上午能到达目的地。 17时刚过,记者跟随7人小分队从绵阳驱车直奔北川县擂鼓镇。每个人都希望尽快抵达擂鼓镇,以至于车速超过140公里时都浑然不觉。 沿途记者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有些受灾群众看起来像是刚刚到达安置点。随车的水文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绵阳至擂鼓镇之间,还有几个堰塞湖有险情,这些受灾群众是被当地政府刚刚疏散过来的。 约一个小时后,记者跟随这个小分队到达了北川县擂鼓镇。在擂鼓镇灾民安置点,工作人员正在搭建起一顶顶新帐篷,他们告诉记者,随着这些天来堰塞湖水情的变化,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即将从北川中学下移至此。在有的帐篷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连接电脑等设备。 一边是擂鼓镇安置点,顶顶帐篷间,炊烟升起;另一边是必须仰视的大山,夜幕四合,大山黑黝黝的。沉默,似乎隐藏着无声的危险。 技术员姚峰很少走山路,他抬头看着大山,有些发怵,但还是说:“爬山!” 而此行7人还承担着另外一个任务:与20日空降至禹里乡的8人会合。这8人中,有6名部队通讯人员和两名地方水利专家,他们负责现场查勘测量。8个人只带着两背篓食物,刚开始时,禹里乡老乡还给他们提供一些蔬菜,后来,老乡们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飞机又无法下降,这8个人有断粮之虞。 两名水利专家中,有一名66岁的老先生,是曾任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高级工程师的杨杰,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汪德隆说:“想起杨老先生这么大年纪还冒险空降到一线,我们吃点苦没什么。” 记者在安置点入口处看到,不断有大型机械设备运进来,并被整齐排列在远处空地上。不断忙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整出来的空地将用于直升机起降。这几天,这里将成为抗御堰塞湖险情的重要阵地。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