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现在非常需要心理援助!”上周,一条手机短信从千里之外的成都发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发信人是成都市民贾先生,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在在成都某供电公司工作。短信中,他希望母校和社会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将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的生理和心理损失降到最低。
心理援助热线已经开通
就在贾先生发来短信的同时,一场名为“汶川大地震支教与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班”的特殊培训已在南师大校园中展开。
学校首批招募、遴选了400名支教与心理援助志愿者,并对他们开展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灾后心理援助的原则、方法示范,又涵盖了课堂援助、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辅导。
目前,学校面向社会的灾后心理援助热线025—81777365已正式开通。学校有关负责人昨天还一直拜托记者,“能否把这个电话号码广泛公布,最好能让更多的灾区人民看到这个号码。”
“请您大声哭出来”
“不少灾民现在的情绪趋于平静,但是心理隐患不容忽视。”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傅宏教授从事“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分析与对策研究已经多年,他分析,灾难所造成的痛苦可能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但过段时间,恐慌、绝望、焦虑以及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等情绪就可能出现。
他告诉记者,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受灾群众强颜欢笑,这是假象,并非好事。因为“他们在尽力掩藏着悲伤”。
“对于这一人群的心理辅导,要竭力消除与他们‘两个世界’的隔膜,要零距离靠近他们,向他们传递信息:如果你感到悲伤,你可以哭,一定要哭出来!哭出你的伤痛,说出你的感受!只有这样,悲伤才能得到完全释放,他们的精神家园才能尽快重建。”(徐锐 谢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