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爬也要爬到汶川去——记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
2008年05月25日 16:33: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他带领200名官兵,历经2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变不可能为可能,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所有人的心。 灾重、路阻、风大、雨疾,余震频发,数路救援队伍受阻。5小时、15小时、30小时……汶川失去联系!县城10万百姓生死不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全国人民的心揪紧。 “我部第一梯队200名官兵经过21小时徒步强行军90公里,现已到达汶川县城并展开抢险救援。现将情况作如下汇报……” 5月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灾区作战指挥部突然接到来自汶川的声音——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用卫星电话报告到达的消息! 失去音讯33个小时的震中汶川啊,你终于有消息了。 电波,迅速传到北京、传遍全国。 “我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去!”5月21日,记者采访正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的王毅时说。至此,王毅和他的突击队已连续在震中汶川战斗了10天。 早一秒进入震区,就能早抢救一个生命。王毅发出死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推进 灾情就是命令。武警部队党委第一时间命令武警某师不惜一切代价向重灾区汶川挺进,尽快开辟“生命通道”,突入汶川实施救援。 “不惜一切代价!”正在马尔康执行任务的师参谋长王毅掂量出这道命令的分量,主动请缨:“让我去吧,保证完成任务!”670名官兵紧急集结,直奔汶川。 灾后的一场雨,将崇山峻岭中原本狭窄的山路浇得异常难行。13日凌晨1时,部队行至理县古尔沟,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覆盖,车辆开不动了。回望漫长的车队,抬头看看眼前塌方碎石,想想急需抢救的灾区群众,王毅心急如焚,果断决定:“下车!步行!” 第一梯队,出列!由党员和骨干组成的200人突击队,齐唰唰出列。“徒步前进!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往汶川县推进!”王毅下达徒步向汶川进发的命令。其余官兵,则就近转入理县抢险救灾,随后开进汶川。 这时候王毅发现,第一梯队中还有10名勇敢的女兵。 6级大的狂风,呼呼地刮;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官兵们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一步步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晚上,每6个人分成一组,一组1个手电筒,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隆隆滚下巨石。 走着走着,路断了,他们就找古栈道走,20多厘米宽的栈道下面300多米处是江面,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战士刘强的脚被山下滑落的山石砸伤,他硬是咬紧牙关,始终坚持不掉队。他说,“早一秒进入震区,就能早抢救一个生命。” 来不及休整,部队继续向汶川进发。途经下庄村,村里老乡一把拽住王毅的衣袖:“前面没路啦,再走太危险!”路边后撤的人群也大喊:“前面石头掉得吓人,过不去了!” “灾区人民在盼着我们,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我们,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去!”王毅向突击队发出死命令。这时候,女军医储燕已是伤痕遍身,其他女战士浑身上下被泥浆和汗水包裹,几乎每个人的脚上都打起血泡,腿跌伤、碰伤。 “同志们!快!快!”队伍中不时响起官兵们的加油声。喊着口号,长长的队伍像一支利箭,开弓便不回头。 路又被堵塞了!一根粗大的树木横在队伍面前,跨过去和绕过去都危险重重。王毅发现大树和地面的缝隙,冒着危险首先钻了过去。“参谋长快跑!”身后的通信参谋何亚国突然大声喊道,王毅向前猛跨几步。瞬间,一块巨石从山上轰然滚下,砸中他刚刚跨出的地方,又轰地坠入河中…… 所幸,凭着平时练就的本领,官兵们一个不落地安全赶到了汶川。 13日23时15分,王毅带领200名官兵,历经21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变不可能为可能,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为党中央、国务院对震中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翘首以盼的老百姓看到部队时,很多人掉泪。王毅大喊—— 赶快救人 残垣、断壁、缺药、缺衣……这是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到达汶川县城时见到的场景。 “心都碎了。”王毅眼眶湿润。哭声、喊声,救护车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废墟中,百姓在哭泣,百姓也在欢呼:“解放军来啦!我们有靠山啦!”王毅和他的铁军在最短时间里让上万灾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赶快救人!”王毅大喊。他迅即组织3个巡逻分队对银行、超市等重要场所、重要目标进行警戒。同时,把主要兵力投入抢救受困群众的生命。 龙溪小学,多名师生被困在4米多高的废墟下。王毅带着官兵们火速赶去。没有工具,他们就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刨,战士们大声地一遍一遍呼唤,寻找有生还希望的群众。 “叔叔,快救救我——”一个细小微弱的声音传进王毅的耳里。在手电筒光柱下,他在一个垮塌楼板的夹缝中发现一名幸存的小男孩。 “小朋友,别怕,叔叔是武警,带了很多人来救你!”在稳定小孩情绪的同时,他迅速派一名体形较小的战士钻进夹缝,采取里面托、外面拉的方法,将小孩及时抢救出来。 13日16时25分,王毅发现一名青年男子被压在一块长长的水泥板下,发出微弱的求救声。他一边安慰青年男子,一边给他喂水,趴在地上用双手奋力刨水泥板下面的石渣。经过2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官兵们终于将这名男子救出来。当他看到王毅、白文汉的手指甲被抠掉、不断渗出鲜血时,泣不成声:“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龙西镇请求紧急救援!”“映秀镇请求紧急救援!”……官兵们马不停蹄。哪里有呼唤,哪里就有橄榄绿身影;哪里最需要,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短短几天,王毅所带领的小分队从废墟中救出400多名幸存者,转移群众5000多人,运送救灾物品18.5吨。 “限你在3小时内开辟空投场、空降场!”命令再度传来。 狂风大雨击打在王毅的脸上,使他原本严肃的表情更加凝重。他明白:必须尽快开辟生命“救急通道”,让赈灾物资进来,让受伤的群众转移出去。“这是与死神赛跑。受伤的群众正等着药品救治,等着食物和饮水!早一分钟修好,就早一分钟空投救灾物资!” 空投场地选在雁门镇的广场。受滑坡影响,地面滚满大大小小的石头。这对没有重型工具、已经奔袭一昼夜的官兵们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共产党员跟我上!”王毅站到队伍的前面用手一挥,40多名党员成立临时攻坚突击队,冲向瓢泼大雨中,用锹一下一下地将废墟铲掉,用手将石头一块一块抬走。工具不够,就用脚踩,有的找来大木棒一下一下地往实里夯。不到1小时,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投场平整好了!另一路官兵又在威州镇成功开设空降场,设置了空降标志。 劳累、饥饿、伤痛……在汶川奋战了几十个小时的王毅和他的小分队似乎全然忘却了这些。完成空降场任务后,他们随即兵分6路,开赴龙溪、映秀等6个乡镇运送粮食、帐篷等急需物资。 在国家、在老百姓有困难的时候,军人的价值在哪里?王毅说—— 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 5月17日夜21时,王毅不得不离开汶川救灾现场,换上一件干净点的迷彩服,乘飞机赶到北京参加1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晚会。 晚会一结束,他想连夜赶回四川,没想到有关部门安排了采访,他只好再留几小时。 王毅离开部队已经36个小时了。坐在直播间,这位面色黧黑的武警大校话并不多。不发言时,他似乎如坐针毡。 “我的部队还在汶川,我想赶紧赶回去。”从晚会现场到成都,一路辗转,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日凌晨,来不及休整和看望一下亲人,王毅又从成都出发返回汶川。他告诉记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而已,我的岗位在前线。”一路颠簸,王毅感慨万分:“仅仅2天时间,道路畅通,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尽管是在夜间行驶,但王毅此次进汶川,却有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第一次带部队强行军90公里,几乎是爬进去的。而这次,14个小时就到达了。“我走的时候,灾民的物资还很缺,现在,基本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汶川!有多少颗心为你跳动。”王毅说,眼下,他的部队已全部进入7个乡镇的所有村,正由搜救转为让灾民有基本的生活和医疗卫生保障。 是军人,就永远在出征的路上。是军人,为人民服务就是永远的天职! 5月15日,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第一政委孟建柱、政委喻林祥签署通令,决定给抗灾中率部队首先进入汶川县城的某师参谋长王毅记二等功。 王毅并没有因此而陶醉。 记者问他:“经历了生死磨难,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在国家、在老百姓有困难的时候,更要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解难。因为我是一名军人!”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出发!” 短评 砥柱中流旗更红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汶川县城:当时,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山体滑坡、余震频发,10万人生死不明……危急时刻,王毅率领200名武警官兵冒险出征,历经千难万险,开辟“生命通道”,为震中的县城带来希望。 大难临头,逃生是人的本能。但面对难以想象的危险,同样是血肉之躯,王毅和200名武警官兵却“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去”。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是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信念和神圣使命。人民军队、武警官兵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在履行职能使命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危险和牺牲。每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时,面对生命威胁,社会大众可以紧急避险,而他们不能。只要人民有需要,他们总是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将苦难一肩担承,以血肉之躯为灾害中的人民撑起一片天。 砥柱中流旗更红。支撑这血肉之躯的,是一种勇于牺牲、济苍生安天下的精神和情怀。因为心系灾民安危,因为牢记肩头使命,尽管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但救援将士们凭借着大无畏的精神,冒死突进,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沿。也正是凭借着英勇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才使得一个个濒临毁灭的鲜活生命能在绝望中得以拯救。 来源:
四川日报
作者:
张宏平
编辑:
郭涛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