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唐山市委书记勾画曹妃甸路线图 呼吁京津唐"一体化"
2008年05月26日 07:24:1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河北省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24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上透露,唐山港今年将选择恰当的时机上市。同时,他还表示,将多渠道打造金融平台以支持曹妃甸工业区。 唐山港将在恰当时机上市 国家已将曹妃甸工业区定位为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对于建设工业区所需的资金,赵勇提出,将从多渠道来打造金融平台,给予工业区建设金融支持。 首先,曹妃甸拟由多家大型企业和唐山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300亿元的产业基金,来支持区内相关产业发展。“按照相关估算,300亿元的资金规模可以撬动3-5倍的资金,用300亿元可以使区内获得1500亿元的资金支持。”赵勇说。 其次,曹妃甸还将组建百亿规模以上的曹妃甸控股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同时,已经完成组建工作的唐山港今年将选择恰当的时机上市。 赵勇还透露,省政府已经同意在曹妃甸筹建区域性商业银行,即曹妃甸商业银行。“将与国内外投资者合作,建立一家充满活力、运行机制良好的商业银行。”赵勇表示。 此外,曹妃甸还将在区内引进大财团。他介绍,“央企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已经有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冶等12家央企相继落户唐山,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今年还将投入500亿元”。 勾画新型工业化基地蓝图 曹妃甸岛位于唐山南部海域,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码头的天然港址。国务院在批准曹妃甸的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曹妃甸打造成新型工业化基地。赵勇提出,希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新路子。 曹妃甸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建设将成为唐山市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部分。赵勇介绍,唐山要进行产业要转型,比如要建设化工产业链、钢铁深加工产业链等七个产业链。 “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装备、大物流,将是曹妃甸工业区的重要特色。”赵勇介绍,曹妃甸的工业发展单体都很大,今年将重点抓好产业积聚。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大唐集团、中钢集团、中冶集团已经抢滩曹妃甸。 对于新型工业化基地,赵勇认为,这种工业化将区别于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污染,“傻大黑粗的”重工。以循环经济的模式为例,赵勇提出,曹妃甸工业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在曹妃甸将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循环。 首先,企业的循环,如首钢本身将建立一个企业循环模式。 其次,对其他中小企业,将通过区域循环处理“三废”,“在曹妃甸地区我们跟新加坡的盛科集团合作,要搞一个工业园,几乎各个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渣都要通过商业的模式到这里进行消化处理,基本要做到不排放”,赵勇表示。 另外,曹妃甸还将建设城市、农业和工业区的大循环。 呼吁京津唐“一体化” 赵勇呼吁,唐山的曹妃甸与天津的滨海新区,海连着海,地连着地,国家应该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实现京津唐一体化。他认为,如果不考虑行政区划的话,曹妃甸和滨海新区完全是一个板块,“这个地方应该打造成一个整体的产业带、风光带、城市带,国家应该有个总体的协调考虑”。 他还透露,北京到唐山的高速铁路明年上半年将要开通,到那个时候北京到唐山只需要30分钟,北京到曹妃甸也只要40分钟左右,这样一来,唐山实际上就成了北京的卫星城,“我们力争把曹妃甸打造成为一个创新总部基地”。 去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8000亿元,天津的地区生产总值约5000亿元,而唐山的地区生产总值约3000亿元。赵勇说,应该加快建设京津唐一体化进程,希望能够建设贯通京津唐的城际铁路。 对于三地的定位,赵勇认为,三地可以采取错位平等发展的模式,目前,北京主要定位于发展IT、金融等服务业等,天津则重点发展高端技术、金融等产业,而唐山将以重化工业为主,发展精细钢铁、化工、电力和海水淡化等产业。 曹妃甸石化产业可与中东合作 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曹妃甸在发展石化方面有一个好机遇,即中东国家的石油美元非常希望到中国来,虽然我国不缺资金,但可以凭借曹妃甸建设新型工业区的条件,与产油比较多的国家合作。一方面在发展石化产业中,可以让这些国家供应石油,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这种合作把下游的纺织、塑料工业带起来,把曹妃甸的石油化工产业做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地区发展的产业基金,本质上属于私募基金,是信托行为,完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尽快发展起来,“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不违法、违规,各地完全可以大力组织这样的基金,以尽快对示范区、开发区的建设形成支持”。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提出,在经济发展中,公共财政要坚持可持续性,要量力而行,不能大量透支未来,搞大量的隐形债务。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