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青羊区法院的档案库房受损严重。面对这一情况,该院近70名干警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把全部档案转移到了安全地点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的档案库房受损严重,三层档案库房墙体底部及墙面均出现严重裂缝,30余个档案架严重变形,部分钢条和螺丝拉断,大部分档案架发生倾倒。险情发生后,青羊法院不等不靠,在余震还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全院干警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转运了13万册约60吨档案,确保了案卷档案和国家秘密资料的安全。
青羊法院的办公楼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办公楼,法院的档案库设在楼层较高的5至7楼。因该院老档案资料多,加上近年来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档案库房早已不堪重负。加之档案库自身重量大,该院虽不在强震重灾区,但剧烈的晃动却对该院的档案库房损害较大。事后该院一面迅速将此情况向当地区委、政府及上级法院汇报,一面紧急制定转运方案:将部分查阅率不高的档案转移到院外安全地点,同时在一楼腾出一间面积较大的审判法庭,用于存放受损最为严重的七楼库房的档案。
由于该院这次需转运的档案资料数量众多、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该院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周密部署安排,确定由分管副院长全面负责,办公室全程协调,档案室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下架、整理、打包、重新上架及转运指导,其余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转送和押运。
在统一指挥下,该院除每个部门留有一至两名值班人员及当天开庭的同志外,其余近70名干警全部投入到档案的转运工作中,夜以继日地下架、打包、编号、封装、运送。由于该院的办公楼没有电梯,而分散运送又难以保证档案的顺序及安全,并会加大档案重新整理使用的难度,于是,该院党员法官和庭室领导带头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段,从1楼至7楼排列成“传送带”,下架、传送、上架,连续两天不休息,将近50吨档案顺利转移到安全位置。
同时,为确保档案安全,及早消除安全隐患,该院即使在余震中也没停止工作,自始至终坚守岗位。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及时安排了院外一处安全条件较好的库房,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库房增加了安全防护栏、防盗门,并采取多项防火、防水、防盗措施。此外,由于密集架不能及时到位,为缩短转运时间,该院就请专业人员对原有钢架重新焊接加固,保证新的库房内档案不会因余震发生毁损。所有档案一律用警车押运,做到上车编号,下车登记,搬运全程有专人监控,确保档案能安全转移到指定地点。
由于反应迅速,领导到位,该院干警齐心协力,经过10天的全力抢运,目前该院已将有安全隐患的13万余册近60吨档案全部转运至安全地点,其中向院外转运了3万余册,院内转运了10万余册,整个转运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档案混乱、丢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