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茂县5月27日电(记者周翀、周英峰)新华社记者27日在四川茂县街头目睹了一起震后危机心理救援工作的过程。
上午9时许,茂县政府广场旁马路上,一位羌族老年妇女得悉在映秀工作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后突发昏厥。距离现场不到50米外,正是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开设的震后心理干预接诊处,两名救援队人员第一时间赶到这名老年妇女身旁,在路人协助下,将她接到接诊处,随即进行心理干预。
当时,这名妇女情绪相当激动,不停用羌族语言哭喊,双脚用力拍打地面,并几次试图自伤。“老妈妈,我们理解你,遇到这样的事情,谁不悲伤呢?”一名救援队队员关切地大声说。
这位羌族妇女仍不停哭喊,但羌族语言一时让救援队医生陷入为难。旁边一位羌族小伙子解释说:“她是说男人死得早,自己一个人把娃们拉扯大,现在娃走了,她心里难过。”“老妈妈,老妈妈,你就痛痛快快地把你的苦处说出来吧!”救援队医生慢慢劝道。
为不影响医生治疗,在场群众和记者被请出治疗点。近两个小时以后,记者返回治疗点询问治疗进展。医生介绍说,这位羌族老妈妈养活了6个儿女,其中最有出息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于映秀。通过救援队医生的排解,老妈妈情绪逐渐平复,自己走路回家去了。
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队长严进介绍说,“我们3名成员组成的救援队对有4000多人居住的16个临时集中安置点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中前后面谈50余人,发现有心理过度反应的20人。在20人中,青少年又占了六成,表现为紧张不安、反应过敏、无助感强烈。相比之下,成年心理过度反应者的表现是易激动、易发火、易焦虑,对社会产生抱怨情绪等。”
严进认为,对于像茂县这样的地震重灾区,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与卫生防疫同样重要。心理问题虽不见得会危害生命,但在大灾过后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易发生过激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危害,也容易降低工作效率,占用医疗资源。因此,必须及时、尽早进行干预,把“受伤的心”修复。
据悉,在茂县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到阿坝职业技术学校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地开设了集中心理讲座;同时,在政府广场开设了心理咨询接诊点,三天来接诊50余人,重点辅导11人,接诊人员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下一步,心理救援队打算到茂县相关中学对面临应考压力的中学生进行集中心理辅导,把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和迎考紧张情绪缓解工作结合起来,解决震灾和应考给学生带来的双重心理问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