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新华时评:理性科学地认识地震预报
2008年05月28日 20:47: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记者张建高)汶川大地震发生17天了,尽管余震仍在不时发生,个别灾区的灾情扩大,但抗震救灾工作总体上在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恢复。 大震后的余震是一种常见现象,有的地方余震还会相当频繁。5月27日16时12分至20时08分,陕西省宁强县境内就连续发生了9次余震,最大一次余震达到5.7级,汉中、宝鸡、西安3市及甘肃省陇南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频繁的余震面前,群众出现一些恐慌反应,就像余震本身一样不足为奇,但如何缓解恐慌心理,以沉着、理智的认识和判断增强应对地震的科学、有效性,避免无谓的损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长期的科学研究表明,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尤其是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主要原因有4个:一是地震的成因极其复杂,初始条件稍有差异就会导致随机性变化。二是地震发生在地下15公里至30公里深处,人类无法深入地壳内部进行监测。三是同一地区重复发生地震的间隔时间漫长,人们难以积累监测资料,探索规律。四是地震前兆缺乏规律性,而且有地震无前兆、有前兆不地震的现象十分普遍。 我国的地震工作者为预报地震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成功预报了海城、松潘、盐源等地强烈地震,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但也有未能预报唐山大地震和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遗憾。这种强烈反差,恰恰说明了准确预报地震的困难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针对各种传言,我国地震专家及时进行了解释,指出把地震发生的地点具体到某个城市甚至某个街道、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具体到某日甚至某时,显然是不可信的,不能因传言自乱阵脚。 应当看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及时、全面地发布灾情信息,举全国之力组织救灾,对大地震后包括余震在内的各种次生灾害也及时发布了信息,为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创造了良好条件,海内外舆论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目前,各级政府仍在努力监测和防范包括余震在内的各种次生灾害,力争通过及时发布信息、排除险情、疏散群众、组织救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威胁。对于能够预报的地震,政府权威机构都会及时发布信息。相反,如果专门研究地震的政府机构都无法预报,道听途说的传言又怎能相信呢?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图片专题 点击进入现场报道 点击进入汶川地震中国救灾网专题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