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汶川地震后续影响预评估发布 对旅游业冲击较大
2008年05月30日 14:24:0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民政部日前发布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续影响预评估指出,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海南、云南、四川、湖南、重庆、江西、湖北、北京、甘肃、山西、内蒙古等都有不同程度震感,之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数千次余震,引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此次特大地震灾害无疑是一次巨灾。 预评估指出,此次特大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后续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交通、通信等设施影响严重。此次地震过程中,交通、通信设施等毁损严重,虽然震后大部分重灾区交通通信很快得到恢复,但目前也仅为应急恢复,这对于以公路等基础设施为“生命线”的重灾山区的社会经济影响很大,既关系民生又影响生产。 2、对旅游业冲击较大。重灾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多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等。旅游业在重灾区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来看,地震使旅游设施破坏较大,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长远来看,灾区的客流量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太大,从而对当地经济造成连锁影响。另外,相当一部分群众以旅游业为生,其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 3、灾区经济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地震使灾区的经济秩序发生中断,经济发展处于停顿状态。下一步,恢复重建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优惠的扶持政策,避免物价上涨和经济混乱等现象。 4、对当地社会心理(人文)影响大。此次地震灾害波及范围广,受灾人口多,死伤人口巨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去亲人或伤残;加之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所死亡人口多而集中。青少年尤其儿童,人生阅历少、生活往往一帆风顺,对生离死别或残疾等地震带来的各种后果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及时的心理抚慰,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重要。 另外,随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下一步民政部将重点开展“三孤”人员(孤儿、孤老、孤残)的收养或认养工作,在此过程中,建议充分考虑这些人员的民族背景,保护少数民族尤其是羌族文化在当地的延续。 5、对灾区社会秩序影响大。此次震后余震不断发生,人们的恐慌心理势必严重。所以应做好地震余震的预警发布工作,杜绝各类蛊惑人心的信息在社会上流行;一旦预测到余震的发生,应有力有序做好灾区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 6、对灾区群众生活影响大。根据地震对灾区群众的影响程度,可以把灾区群众分为三类:“三孤”人员、无家可归人员和一般受影响人员。三类人员的生活安置重点应该分别有所侧重:“三孤”人员应重点对待,下一步开展收养或集中供养的方式进行安置;无家可归人员应重点保障其生活,按照民政部“六有”要求,做到有房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有学上等;而对一般受影响人员则要重点解决其就业问题,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大规模向外地移民应慎重决策。 另外,此次地震还导致各类房屋建筑倒损多。建议下一步恢复重建阶段,除做好重建规划外,更要提高各类建筑对地震、地质和山洪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设防标准,尤其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所应按照灾害避难场所的标准建造,以应对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 除此之外,地震引发了多次地质灾害,形成多处堰塞湖,而且已发现的滑坡体松动可能还会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随着雨季的来临,灾害风险将逐步增大,肯定超过常年。故应做好各类次生灾害隐患点排查,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点击进入汶川地震中国救灾网专题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