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创纪录的数百亿元抗震救灾款物,中国迅速动员包括党委、政府、司法、民间组织、媒体、普通民众在内的规模空前的监督力量体系,确保这些善款得到“善用”。
截至30日12时,中国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向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捐赠的款物共计399.2 4亿元;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24.17亿元。
“如何用好这笔凝聚亿万人爱心、又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巨额款物,关系着4500多万名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党建专家刘昀献说。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29日颁布《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对11类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提出了纪律要求和惩戒措施,并强调“对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而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7日发出的通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抗震救灾款物、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危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犯罪行为”,将依法从重处罚。
在成都双流机场,来自全世界的救灾物资正从这里分送到受灾地区,每车货物都有必须有严格的分配发货明细单,上面有车号、驾驶员姓名、货品名、货品数量、货物发送地、联系方式等,司机到达目的地必须打回电话确认,并把货物清单交给当地留存。
四川省政府双流机场救灾物资受理组副组长李鸣说,当地政府对来自全国和海外的救灾物资的发放遵循“快而不乱、严而不慢”的原则,目前已逐渐形成“完善严谨的赈灾物资发放体制”,整个流程比较清楚、便于监督。
一个主要由纪委、监察局、督察办等部门官员组成的督查组,正日夜在都江堰市救灾物资调配中心忙碌着。都江堰市救灾物资调配中心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邹士勇介绍说,督察组负责对整个物资发放流程进行全程监督,他们会到各个乡镇检查物资的发放工作,并对重点物资,比如说帐篷进行专项抽查。
而近期在中国互联网上“热炒”的几则关于救灾物资未能得到妥善使用的报道,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正面回应。冒用红十字会名义运输帐篷的四川商人已被检察机关逮捕,中国红十字会也对“6.5%的项目支出费”“采购万元帐篷”等网民质疑做出澄清。
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都明确承诺不在抗震救灾中提取任何管理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现已接受国家审计署的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每月将向社会公布。
另一家接受社会捐赠的主要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也公开表示,接收捐赠款物完全透明;拨付款物使用方向、用途彻底公开。
即便是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对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过程中。四川省从26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截至30日上午11时,已有近2300名群众赶来报名,年龄从83岁到20岁不等,甚至还有一些专程从河北、北京、广西等地赶来的志愿者。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综合室副主任张凤羽说,社会监督员将综合报名者的素质、能力和身体状况来挑选,分为省级聘用监督员和各受灾市级聘用的监督员。监督员将在未来三个月内专职从事监督工作,他们将拥有顺畅的反映情况渠道。
“过去动员救灾款物的使用主要是党和政府的事,此次地震后中国动员如此多元的力量来进行监督,不但反映了中国各界对廉洁救灾问题的重视和决心,也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复旦大学政治学专家浦兴祖教授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