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一件精美的象牙雕作品《端午龙舟》轰动了国内外。这件作品的作者——现年72岁的我国著名学者、文人、全国首批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梵天教授出生在南京,尽管他在家乡没看到过传统的龙舟赛,但6岁时在重庆嘉陵江目睹的盛大场景一直深深烙在其脑海中,因为记得实在深刻,引发了创作灵感。
“一艘四五层高雕梁画栋的大船稳稳地停在江中,作为船头的金色龙头挺胸昂首,气派非凡。只听大船上一声令下,旁边十几条小船伴着江边的山呼海啸声,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出。”66年过去了,这幅画面却一直深深地印在刘梵天老人的脑海中。原来,刘老一家曾经逃难至重庆,时隔66年,再回忆起6岁时的那场龙舟赛,他开心不已。
“那是我们家逃难到重庆过的第一个端午节,为了占个好位子看龙舟,我跟着哥哥一大早就跑到了朝天门!”当时天才蒙蒙亮,但嘉陵江边已是人山人海,透过密密的人群,他看见江边摆了一排香案,一拨一拨前来祭拜的人都穿着五彩的服装,好不热闹。江里停着一艘四五层高的大龙船,整个船上都雕满了吉祥的图案、扎满了五彩的绸子,龙头呈“S”型,很有气度。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老金龙出来了!”只见一队穿金色衣服的壮汉,扛着一个金色大龙头走到一条金色的船前,把龙头安在了上面。“老黄龙出来了!”“老青龙出来了!”随着一声声吆喝,一支支队伍纷纷亮相、上船。“他们衣服的颜色都和龙头一样,船在水里的时候,看起来还真像一条条不同颜色的龙。”刘老先生比划着告诉记者。
凭着对这场龙舟的深刻印象,刘老创作了象牙雕《端午龙舟》。前后历时四个月,参与雕刻的有50余人。在这条长1.5米,高1.2米的4层龙舟上,以“明代端午祭屈原”为主题,密密麻麻地刻了二百多个人和三百多条龙。而且,为了雕好龙舟,刘老还对端午和龙的起源做了考证,他说,端午是中国人的祖先——龙的节日,而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恰赋予了这个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他选择了“明代端午龙舟祭龙”的主题。
1945年,刘老先生回到南京,再没看见过传统的龙舟赛,他笑称,此生大概只能凭着儿时记忆在象牙雕刻上重温他那场龙舟梦了。 (徐媛园 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