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中国式求生法则 999应急救援队总指挥的救灾日记
2008年06月11日 18:12: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 投入四川地震灾区的医疗卫生人员已超过9万人,这是其中一位白衣天使写于救灾最前线的日记。作者为中国红十字会999应急救援队领队兼总指挥、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这是一支曾处置过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密云踩踏事件等67起公共危机的专业医疗急救队伍。在救灾最前线写就的这组日记,真实记录了作者的见闻感受,有沉重、震撼,有心悸、悲壮,也有感奋和希望,更有对由国殇激荡而出的“国魂”的体悟与思索。日记原文约10000字,经作者同意,编者有删节。 守望相助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秀品行---一旦我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来。在这种强大的聚合之力的推动下,我们不知会闯过多少难关、创出多少奇迹 2008.5.13 星期二 北京—石家庄—元氏—邯郸 出征 上午10点30分,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通知,希望依托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组成一支救援队奔赴四川德阳灾区。经请示市政府,同意组队并希望有出色表现。 与前方沟通后,决定下午3时出发,实际准备时间只有4个小时。38人的队伍集结完成,无人退缩,背起行囊即刻出征。4小时内,4个医疗急救组、一个饮食供应组达到应急条件,特别是一次满足300人就餐的救灾饮食供应车第一次投入实战。 出发前,匆匆与妻一别,商量好暂不告父母。途中,接连收到壮行电话和短信,知道此行意义深重。又与前方联系,通知我们改在绵阳安县摆开。查图,行程约2200公里。在元氏用餐后,决定不再休息,星夜兼程,即便如此,明天子夜方能到达,又觉此行漫漫。 夜9时,收到母亲发来短信:“很好,此行光荣而艰巨要注意安全。祝你凯旋!”立即有一种莫名的轻松和感动。 2008.5.14 星期三 郑州—洛阳—西安—汉中 特殊通道 子夜,车队过河南境内收费站,告之救灾,免费通行,路边一位交警向我们敬礼,顿生一种温暖。 到安阳,因修路和事故拥堵三个小时。得知我们的身份后,交警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从车堆里掏出来再送上征途。进入西汉高速后,见一列交警列队送行。西汉高速可能采取了管制措施,除偶尔几辆救灾车外,只有我们的车队河一样流淌,使得这条翻越秦岭的险路更像一条专用的救灾通道。 行中,感到队员有些亢奋,从北京出来平均只睡两个小时,有些担心。15点40分到秦岭服务区,见当地政府正组织灾区外出打工人员返乡,黑压压地聚在一起,个个心急如焚。问当地记者,始知震后外出务工者已失去与家中的联系。服务区内停着大约40多辆大巴等待他们登车返乡,去搜寻悬在思虑上的亲人---骤然嗅出一种临近灾区的氛围。 20:04开始入川,距广元60公里段是蜀道最险的一段,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进入灾区。 2008.5.15 星期四 广元—德阳—绵竹—汉旺 定格在2点28分 到广元已漆黑一片。因断电,加油站不能加油。找到负责人,听说我们是救援队,临时启动发电机为我们加油,车队重新上路。昨天中午在陕西用餐后,本想熬到广元再吃饭,现在看来无法兑现,到灾区后更无可能。队员们已经一天半未进食,看来要饿着肚子投入战斗。黑暗中,作了一个简短的战前动员,队员们没有丝毫畏惧和畏难,吃了点面包随即出发。 凌晨3时15分,进入德阳市区。见到哑着嗓子的德阳红十字会邱会长,反复向我们说一句话:“绵竹很惨、很惨,这里的人口多。”我们说不出安慰他的话,发动车立即开往绵竹。 凌晨4时05分,停靠在绵竹新体育场。 新体育场己改为类似野战医院的四川省抗震救治站。见到同样哑着嗓子的市卫生局陈局长,她指着圈起的网球场说:“你们的营地准备设在那儿。” 从网球场往西看去,见一个很大的不设围墙的羽毛球馆里全部躺满了伤员。营地除了一处部队医疗机构设的帐篷外,只有我们。与西面巨大的伤病营相比显出力量的失衡,顿感责任重大。 一群先期赶到的志愿者七手八脚地帮助我们搭帐篷。四个帐篷竖起后,他们央求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任务的险恶与住处的紧张,都注定不能满足这些可敬同胞的要求。看着他们身着单衣孤单地坐在塑胶跑道上等待冲锋的黎明,我隐隐感到中国“志愿社会”的到来。 早8点,队员休整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分两路出发,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沿受灾最重的汉旺镇周边搜救伤员。路上已全部为残垣和裂壁,受灾民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黑灰的脸上现出异样的惊恐和无助,见到车就围上来索要食物和水。这里处在半山区,农户较为稀疏,死伤并不多,真正的重灾区是汉旺镇。 汉旺是绵竹重镇、三线城市。年产值100亿元的著名的东方汽轮机厂就设在这里。因东汽的存在,这里聚集了绵竹大量的人口,形成了一个仅次于绵竹市的中心城市。汉旺处于山区与半山区的结合点,从大山深处生成的条条地震波肆虐着集合在汉旺,造成了巨大的断裂。 一进入汉旺,立即感到整个城市己埋进废墟---东汽车间、东汽中学、汉旺中心幼儿园、汉旺第三医院……67个大的废墟,还有数不清的小废墟杂乱着、阴森着列在条条街市,编织起充满死亡气息的幔帐。 救援工作已全面展开,几乎每个大的废墟上都聚着一群军地结合的搜救队员,各类挖掘机轰鸣着寻找生的希望。 伤员越来越多,设在东汽门前广场上的急救点一片紧张,我们所携带的999救护车因为有监护、心电图、输氧等抢救设备,全部用来转运重伤号。看见队员在荒地摆开的担架上为一个老人实施头皮简单缝合以阻止汩汩的血流,尖利的钢针下去,老人的脸部肌肉只是简单地痉挛几下,不叫不喊甚至没有任何表情。 下午5时,接到指挥部通知:清平镇的断路修通,让我们迅速组成突击队带两辆救护车,与部队一起冲进这个久困在大山中的乡镇,去拯救伤员。我立即回大本营集结突击队。 上车前,突然看见东汽旁一座完好的钟楼,顽强地竖立在汉旺广场。钟楼四面的时钟竟全部定格在2点28分。钟楼显然是一个新的建筑,因其出奇的完好与周边死寂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因为时钟的精确指向,一条关于生与死的边界线顷刻在孤岛汉旺街头还原---若干年后,这座钟楼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是一段关于生与死的解析,是一种关于汉旺、关于绵竹、关于汶川的祈祷和记忆…… 2008.5.16 星期五 绵竹—汉旺—清平 挺进清平:壮士去兮 昨晚20时,指挥部急令:通向清平的公路无法恢复,我们要与五支兰州军区医疗队组成突击队徒步挺进。 深山后面的清平已面临绝境。先期进入的空降兵通过无线电台传来消息:4000民众被困山中,等待救援。指挥部还强调:你们是冲击清平的唯一的地方医疗队。 早8点,17人组成的小分队集结,在汉旺广场等待时,又经历了一场大的余震,险些摔倒。中午11点,指挥部传来命令,立即赶到通往清平最后一段还通着的路口集合。在集合点,见到整装待命的兰州军区医疗队排成方队坚强地立着。 指挥部宣布挺进清平,措施如下:一支120人的开路部队在前,后面依次是五支部队医疗队、背负医疗用品部队和我们。徒步行程约八个半小时,进去后建立急救点并突击转运伤者。 徒步的道路选在一条蜿蜒深邃的山谷中。下了车,大家手拉手沿滑坡下到黑深的谷底,看见三名女护士也坚韧地走着。我的两手被粗大的士兵的手牵着,有一种格外的力量,也有一种壮士去兮的悲壮。 天色和山峦被灰暗的云雾罩着,两面山峰壁立,看见原来的公路挂在山壁,已被错位的山岩严实地卡死。路的确难走,已涉过两条河,前面仍然是无休止的河道。不断有先头部队和脱险的群众出来,彼此扶着,艰难地行进。 路越来越险,需从山谷再爬上原来的公路,走一段再下到谷底,撤出的空降先头部队告诉我们,后面的山路几乎要徒手攀岩,必须戴手套。见两山上的碎石不断下来,有一种不祥之兆。就在这时,前面下来了第一批伤员---泥石流发生了。两分钟后,指挥部通知突击部队后撤。我们在乱石丛中紧急摆开施救。 第一位抬下来的伤员是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泥石流发生时,他为抢救一名儿童负伤。接着,又一批部队和地方伤员下来,被战士抬着、背着、搀着放到我们面前进行救治。队员们分成几个小组紧张处理。 现场越来越紧张,突然,山谷的水声越来越大。护送群众出山的一位空降兵军官在喊:“红十字急救员!水坝漫堤了,快走吧!”是的,不能不走了,前面是泥石流,后面是追上来的洪水。我下了撤退的死命令,大家与战士一起抬起最后的第21位伤者,举着输液袋、提着急救箱陆续后撤。一位部队的女摄影记者仍在举着相机等待,她告诉我,他们的首长携着群众还在后面。 水越来越深,以前的溪流已涨成黄浊的山洪,四川路桥公司的抢险队员顽强地开着挖泥车疏浚河道……趟过一条齐腰深的溪流,终于,最后一批队员爬上了出发时的路基,他们的手里竟然还提着架板、绷带,连人带物完整地撤了出来。 离开前,回首看了一眼石滚水漫的山谷,默默地为困在山后的人们祈福…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
孙硕鹏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