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104名灾区伤员在苏州安享家的温暖
2008年06月12日 14:08: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生命大接力。 5月27日,104名灾区伤员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带着满身的伤痛从四川来到苏州。苏州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医疗救援队之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等领导又在伤员到达的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慰问。苏州领导“苏州就是你的家”的温情话语,白衣天使不分昼夜的精心医护,志愿者无微不至的照料,爱心市民的浓浓爱意……汇成暖流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这是一段610多万苏州人民用爱心写下的救援奇迹。 半个月过去了,在全市人民的关爱下,特别是白衣天使的悉心照料下,104位伤员的病情有了好转,4名危重病人已全部脱离险境。康复期的伤员纷纷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来到室外享受初夏的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也许,他们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淡忘地震带来的伤痛,但苏州人民、苏州白衣天使传递出的爱心暖流、血脉亲情,已让他们重新有了笑容,感受到生的快乐。87辆救护车实现生命大转运 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5月27日104名四川灾区伤员从成都乘班机到达无锡硕放机场,苏州在短时间内集结87辆救护车,组成史上“阵容”最强大的车队,一路绿灯将伤员接回来,实现了从四川到苏州远隔千里的生命大转运。 中午11点半,一架装载灾区伤员的飞机停在无锡硕放机场上,在烈日下苦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近百名医护人员,手拿着鲜花、聚拢在飞机舷梯下。武警战士用担架将伤员一个个从飞机上送下,苏州医护人员赶紧迎上去按照伤员标号,依次送到救护车上,一辆救护车安排一个伤员和一位伤员家属,配备一名医生、一个护士。伤员一到救护车上,医生立即查看随身携带的病历资料,而护士则俯下身,向伤员握手问好,帮他们找个舒服的体位,看看他们有什么地方不舒服,需要帮助。“在飞机上,看到这么多人来接我们,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直淌。”在市立医院本部爱心病区接受治疗的来自阿坝州的王家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王家建在地震中左腿被倒塌的墙壁压伤,股骨粉碎性骨折,而当时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由于患者多救治条件并不理想,医生做手术都来不及,病房走道上都是病人。在接到通知要到苏州治疗后,王家建和其他伤员一样心中也有顾虑,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而家里的房子也塌了,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现在想想,真是来对了,苏州真是个好地方。”104名伤员都和王家建一样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运而来,来自都江堰、映秀、绵竹、汶川、什邡等地震重灾区,分别乘三架班机到达,第一批35名,第二批35名,第三批34名。由于飞机晚点,转运第二、三批伤员时遭遇大雨,医务人员为病人撑起遮雨布,而自己却被大雨浇透,第三批伤员安全到达苏州已是凌晨2点45分。在紧张的转运、安置病床之后,医生连夜了解伤员病情,书写病历,进行X光摄片、床边超声、心电图等检查,高年资专家对患者进行病历讨论,确定治疗方案。这些伤员分别被安排在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市立医院,具体为苏大附一院29名、苏大附二院29名、市立医院本部19名、市立医院东区16名、市立医院北区11名。最高规格专家组进行全市大会诊 伤员艰难挺过了灾区急救第一道难关,如何让104名伤员康复出院、将致残率降到最低?是苏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给予最好治疗”的指示下,苏州卫生系统再次紧急行动起来,医院组成院内专家会诊组,全市权威专家再组成市级专家组对每个伤员的治疗方案逐一“过堂”,心理干预和疏导也同步进行。经两周的紧急救治和精心护理,刚到苏州时的4名危重病人已转危为安。37名患者已成功实施手术,术后情况较好。在伤员到达的第二天,市级专家组专家杨惠林、刘春风、刘励军、王东来等来到市立医院北区、东区等,仔细察看病历,共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这些伤员病情重且复杂,根据系统检查,专家对伤员进行了重新分类,四肢与骨盆外伤71例;脊柱外伤22例,其中低位截瘫7例;颅脑外伤2例;胸部脏器伤5例;其他4例。 老年伤员病情尤其重且在数量上占相当比例,70岁以上19人,80岁以上9人,年龄最大的是88岁,其中已截肢2人,多处骨折5人,伤口感染7人,肺部感染3人,伴胸腔积液、血胸、二度褥疮、电解质紊乱各1人,另有4名老年患者伴高血压、腹主动脉瘤、脑梗塞等基础性疾病。 考虑到伤员身体基本状况不佳,合并多处创伤,地震后又没有得到很好照顾,电解质不平衡、营养状况不好的情况相当普遍,而有的伤员伤口还有感染、腹泻等情况,因此除少数患者入院后立即手术,其他需手术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条件后,再择期手术。 至目前,附一院完成13台、附二院完成11台、市立医院完成13台。附二院曾在一天内同时安排8台骨科手术,集中抽调该院骨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共80多名。 爱心病区处处都是感人细节 来自地震灾区的伤员跟一般患者不一样,他们饱受肉体与心灵的双重煎熬,期待一个能够给他们安静疗伤的港湾。而在苏州,他们不仅有最好的医生、最好的病房,还感受到家的温馨,家人一样的体贴照顾。 早在伤员到来之前,苏州的多个医疗机构就腾出200张病床,在爱心病区挂上祈福的千纸鹤,等待他们的到来。伤员一到医院,医护人员赶紧将新的病员服拿出来,帮他们洗脸擦身、清洗伤口,而后又端上热乎的营养餐,让他们补补身子。 来苏的灾区伤员中,有15人没有家属的陪伴,有的病人也因此精神一度萎靡,是白衣天使的精心照料让他们的脸上有了笑容,来自四川绵竹69岁的刘老伯就是这样。刚到苏大附一院时,老人不吃不喝、性情暴躁,病区护士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心理专家同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医院大外科护士长钱珍看见老人头发又脏又长,就拿出曾是脑外科护士的“独门绝活”,掏出剪刀,很快就修出一个干净利落的发型。老人看着大家像亲人一样待他,感动不已,饭也吃了,还哼起了四川小调。在爱心病区,记者看到,几乎每家医院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条件最好的病房给地震灾区的伤员;毛巾、饭盒、脸盆、拖鞋……每一样伤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摆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护士不仅为病人打针、发药、翻身,连洗头、擦身、剪指甲等生活护理也一并包揽。在苏大附一院,免费开通的亲情电话热线得到想家心切的伤员和家属的欢迎;市立医院本部的四川籍护士,亲手烧了正宗的四川菜,端到病区,一个病房一大盆,给他们换换口味;市立医院北区特别腾出办公用房作为陪护人员的临时宿舍,内设洗澡间、休息室,连晾衣服的衣架都准备好了,医院还为家属进行了一次体检;苏大附二院将整个病房都刷成温馨的粉色,淡黄的墙壁、粉蓝的门窗,连病床、床单都是新的,而病区每个医护人员的白大褂上都贴着红色“心连心”的标志;市立医院东区的年轻护士成了灾区小伤员的贴心“姐姐”,给小伤员们讲故事、做游戏,更不要说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了,小伤员们收到的礼物比在家时还要多,过节气氛比以前还要浓。(李 晓)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