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的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将开始步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预计2008年我国GDP增长10.4%,增速比2007年回落1.5个百分点;CPI上涨7.1%,涨幅比2007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报告还预计,今年三大产业、三大需求增速同时回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11.8%、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净出口分别名义增长25.1%、19.0%和下降34亿美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2008年我国GDP增速回落并非短期性的临时性调整,而是步入周期下行区间的开始,中国经济很可能重蹈以往下行区间的调整模式——“短期小幅回落引领中期加速性衰退”。
报告建议,应当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全面调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战略定位和工具选择。应有步骤地放缓我国外需调整的节奏;强化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积极通过双边和多边体系进行汇率协调和资本监管协调;积极推动国际大宗商品协调机制的建设,从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层面展开相应的国际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
同时,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应当对双紧政策进行调整。其中,财政政策应当采取中性定位、积极操作,适度扩大支出的规模;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以数量型格局调整为主的策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启用应当根据国际利率的变动以及世界汇率结构性调整的状况进行相机决策。“不要希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对物价上涨带来直接性的效果,也不要一国单独承担全球结构性价格调整带来的成本,货币政策的紧缩只能定位在预期引导的作用上,不宜进行持续的紧缩。”
在物价调控上,报告建议,要在加强国际粮食价格协调的基础上采取粮食出口的短期管制,强化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强粮食自给战略的地位;及时启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解除瓶颈产业的约束和价格预期上涨的威胁;近期不宜进行人民币加速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