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6月17日电 17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发起,2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持续发展环境条件研究》报告在福州市举行评审会。
就在同一天,63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福州,即将参加18日于此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其中,有8名院士带来的高科技项目将在本届交易会上签约。
“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蓬勃生机,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这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地质学家卢耀如说。
2006年3月,卢耀如等20多位院士联合向福建省政府提出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持续发展环境条件研究》。历时两年多,该研究已形成了20多万字的成果,内容涵盖水资源、气象、环境保护、矿产、土地、地质灾害等多个方面。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评价,作为对台交流的前沿,福建的经济社会建设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两岸合作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一个科学发展、环境友好的‘海峡西岸’,将与台湾更好地交流、合作、融合。”卢耀如院士说。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文化同源、血脉相通。根据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地区,是一个有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海西”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词汇之一。
在此之后,“海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福建省政府透露,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中央部委和央属企业推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举措。
经过3年多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25424元,超过3000美元。今年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