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新华视点:五大变化折射震区“新生”
2008年06月23日 13:48:5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资料图片:6月5日,解放军空军某部援助重建的抗震学校――什邡市洛水镇灵杰中心小学正式建成,600余名小学生同时在学校中复课。什邡市洛水镇灵杰中心小学在地震中毁于一旦,在灾区救援的空军某部用六天时间在原来学校被毁地址重新建成一所设施较为齐全的抗震学校。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六个星期,余震、次生灾害的威胁还在汶川、青川等地区继续,艰难的抗争仍在各地持续进行…… 但是,穿过一个个饱经劫难的灾区城乡,透过一片片依然让人心伤的废墟,一些或显而易见、或意味深长的变化已经出现。 一个充满希望的震区“新生”正在开始。 从“帐篷生活”到“板房人家”--灾区群众生活逐步走向相对“从容” 背景回放: 无情的地震来临,灾区房屋大面积损毁,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为受灾民众遮风挡雨,提供帐篷安置成为地震发生后空前迫切的任务!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紧急组织下,截至20日,已有超过60万顶的帐篷运至灾区。 但是,高温、雨水,加之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备,简陋的帐篷生活时刻在考验着灾区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现实变化: 6月15日,李智忠一家和其他2800户人家一起,告别帐篷,成为都江堰市“幸福家园”赈灾安置点的首批住户。 在一排排整齐的彩钢板房组成的新社区,每户20多平米的新居里,已经免费配备好桌椅床柜等基本家具,连床单枕套也是簇新的。“我们又有家了……” 历经天崩地裂的劫难,“家”已经成为灾区群众情感和实际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 6月下旬,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全国各地的援建队伍夜以继日的努力下,首期活动板房在各地震灾区开始大规模交付使用: 在什邡师古镇,大连援建的一期2500套板房正在交付;深圳援建的首期1万套板房移交;青川建成板房超过6400套…… 根据计划,8月初以前,全国所有被毁房群众都将告别帐篷生活,进入板房安家。 --从帐篷到板房,不只是安置条件的简单变化,更意味着灾区群众生活正走向相对从容。当灾区群众安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后重建工作也将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曾经“空城”复归“生机”--危险渐行渐远,人心逐步安定 背景回放: 突来的劫难,接踵而至的次生灾害威胁,从都江堰到广元,从绵阳到德阳,震区城市曾经的繁华、悠闲倏然不见:在弥漫的哀伤和担忧中,商铺关门,生产中断…… 在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由于堰塞湖威胁,人们在无奈中纷纷转移,一时几成“空城”。 现实变化: 在满堂亲友祝福的笑容里,身穿西装和白色婚纱的张映强、廖小英的婚礼18日中午在绵州开元酒店四季厅举办。 在这个房间墙壁依然有裂缝的酒店里,近期还将承办至少10场因地震而推迟的婚宴。 在地震受灾的各个城市中,绵阳已经成为诉说前后变化最好的见证者:南河路的各色火锅店又是门庭若市;涪城路的许多服装店已经顾客盈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漂亮的女交警正在以标准的手势指挥交通…… 而在曾是都江堰繁华中心的幸福路、建设路上,摊位处处,“逛街”又回到了都江堰人的生活日程里。 21日下午4时,什邡三轮车夫张师傅身穿蓝色大坎肩,缓缓地穿过东风路55号……“除了垮塌的建筑,城市又好像恢复到地震以前的样子了。” 一组数据为这种变化提供了注解:截至目前,四川电网因灾损毁和需要恢复的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2607条,已全部恢复。 --从灾难压城,到恐慌弥漫,再到生机重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灾区城镇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变化。在灾区一些城镇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背后,是危险渐渐远离,人们的心态、生活逐步回归安定。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黄全权 陆文军 熊争艳
编辑:
孔令舒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