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乳业航母"盛大启航 中国乳业迎来"多元化时代"
2008年06月26日 07:52: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6月4日,发改委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舆论普遍认为,新政鼓励优势企业壮大发展,有利于解决市场竞争无序的弊端。在政策颁布当日,伊利等乳业龙头的股价应声逆市走高,也表明了投资者对新政的充分肯定。当即有人断言:中国乳业自2002年之后的第二次变局正式开始。 仅仅两周之后的6月19日,伊利集团应声宣布,其具全球规模的配方奶粉样板工厂——伊利金山新工业园全球奶粉样板工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落成。据了解,该工厂投产后可日处理鲜牛奶1200吨,年产各种配方奶粉产品6万吨,是目前第一个规模可与顶级液体乳生产基地媲美的奶粉生产项目。 这似乎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以奶粉等产品为主的固体乳制品正在中国乳业的产业结构中逐渐崛起。已有乐观者表示:这标志着中国的乳品企业已经自觉探索出一条以液奶、奶粉等多产品线为支柱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通途。中国乳业的“液态奶时代”有望终结。 “液奶独大”或成明日黄花 在中国奶业的迅速发展中,液态奶一直起着主导和支柱作用。 在2007年,中国的液态奶总消费量已达到175亿升。但也是自2007年起,一直以几何级数递增的液态奶增长趋势突然放缓。 资深乳业专家陈渝当即分析:液奶独大,冰淇淋、奶粉等产品疲软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目前中国乳业的发展瓶颈,极度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则使整个行业在风险来临时缺少与市场博弈的能力。 在被业内人士称为拐点的2007年,中国乳业亟待转型,而迫在眉睫的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在2007年中报时期,伊利集团高调宣布:已率先完成了产品结构的战略转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当时已经超过了伊利业务结构的40%,趋近当前国际乳业巨头的产品结构。这似乎为当时正处胶着状态的中国乳业撕开了一线希望的出口,其他乳品企业纷纷跟进。而已完成产品结构转型的伊利则最先尝到了甜头。在原材料上涨带来的行业压力下,伊利2007年所承受的冲击最小,主营业务保持了17.56%的稳健增长,净利润则增长27.46%,与上年相比稳中有升,奶粉销售同比增长35.46%,冷饮则同比增长19.86%,双双领跑中国乳业。 从此而后,伊利综合性、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及至金山工业园奶粉全球样板工厂的建成,这种优势则被彻底放大。在这个项目中,伊利集团集中了全中国优质的奶源基地(土默特左旗)和顶尖的国际乳业技术,引进了瑞典 T etra Pak、丹麦N IR O、德国R O V EM A及瑞士INDOSA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全套进口设备生产线,打造了一个具全球规模的配方奶粉样板工厂,而在配方奶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工艺,节能环保、优质奶源储备等方面的六个“第一”,更使其奶粉业务迅速成长,并与液态奶一样具备了参与国际性竞争的能力。 陈渝遂断言:“伊利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破解乳业困局的有益尝试,中国乳业由此进入了品质和效率的全面竞争阶段。以此为先导,液态奶独大的局面将逐渐改观,中国乳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趋势将从此越发明显。” “乳业航母”从此启航 固体乳制品是乳业科技含量最高的生产品类之一,多年来因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与研发能力而令诸多本土乳企望而却步。但奶粉的“高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比”等特征,恰恰是目前的中国乳业最为急需的。 因此,伊利金山新工业园奶粉全球样板工厂的落成,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乳业航母”诞生的雏形。据介绍,在金山奶粉工厂,至少有8项世界先进的技术同时应用。精准配料系统使奶粉营养配比达到“0误差”,比行业平均精准度提高了25%;膜过滤冷除菌和五效可切换降膜蒸发技术则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牛奶的天然营养并有效除去了牛奶中的菌体,从根本上避免了由奶粉本身造成的婴儿过敏反应,在营养和安全两个层面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先进的高效干混系统,可在60秒内将配方粉所需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在最受关注的奶粉速溶性方面,伊利则采用了二氧化碳充添、细粉塔顶附聚、卵磷脂喷涂等三项技术来保证奶粉冲调的瞬间溶解。其中,细粉塔顶附聚技术系全世界首家采用。该工厂还引入了世界先进的污水处理和冷凝水回收技术,仅水一项每天就可以节约1000吨,全年的节水量相当于近2000个家庭的全年生活用水。 这些都使人们看到:凭借十几年来积累的深厚底蕴,中国乳业已经拥有了一家可以像一个真正的国际乳业巨头那样,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双高”产品,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并足够资格在固体乳制品市场与国际品牌近身厮杀的领军企业。这对整个乳业都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现在想来,伊利在2007年7月出口埃及的那批28.8吨的黄油,更像是一场固体乳制品大规模参与市场前的预演,在与国际乳业品牌的短兵相接中,树立了一个行业领航者的信心。 潘刚踌躇满志地说道:“在下一个10年,无论是出于生存需要,还是满足国际竞争的趋势,中国乳业必将加速走向平衡、健康、合理化发展。此时此刻,创新、高端和自主知识产权正在驱动着中国乳业在世界的崛起。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乳品消费群体之一,10年之后,国际乳业市场,一定将烙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