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中国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2008年06月28日 18:33:1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巨量建筑垃圾——中国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新华网成都6月28日电 虽然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个多月,但四川地震灾区随处可见的成片废墟在提醒人们,这片遭受重创的土地距离愈合尚远。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四川汶川大地震共产生约3亿吨建筑垃圾,超过中国1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和。”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28日对此表示,地震对房屋的损毁程度空前惨烈,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灾区就有超过440万间房屋倒塌损坏。但地震到底产生了多少建筑垃圾?目前仍然很难给出一个较准确的数据。 “建设部门当前的工作重心是积极研究如何资源化利用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武涌说,地震中的建筑垃圾分两类,一类是已经倒塌的,一类是达到拆除级别的危房,目前危房的识别工作仍在继续,再加上余震还在发生,危房的数量还会增加,现在给出的垃圾总量数据不会是最准确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周左右,中国建设部门就针对性地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导则提出,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并注意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利用、性能可靠。中国建筑部门刚刚结束了对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调研,专家们的结论是,建筑垃圾的可再生利用将是一个有效途径。 “塌方的道路需要填方,打桩用的桩基以及骨料都可以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等实现再利用。”北京市环保局固体废物处理专家唐担平说,对灾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分类工作。“对于地震灾区来说,其产生的并不是单纯的建筑垃圾,倒塌的住房、工厂、医院等建筑物里含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医疗废物甚至危险废物等。” 据记者了解,除北川日后将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大量建筑仍保持其倒塌时的姿态外,其他地区因大规模的活动板房建设工作都已将大批建筑垃圾推至山坳、路边,成山状堆放,垃圾分类工作尚未能完全展开。在震中映秀镇的一条道路上,钢筋水泥、木料瓦砾纵横成山,掩埋了部分路面。 乡镇里的情况也一样严峻,绵阳市安县的一些村落里,在青山绿树中走一会就能看见突然出现的一片废墟,几乎是一家一片,有些村民干脆把帐篷直接搭在废墟旁边。 “建筑垃圾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乱堆乱放,本来就是一种对环境的污染。”四川省城市污染环境管理处副处长陈维果说,“比如,堆积在河流附近,主汛期一来,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有可能对河流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陈维果告诉记者,国家环保部门已专门针对地震造成的大量建筑垃圾发布了《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明确要求对建筑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有序清除,对环境有威胁的隐患地段建筑垃圾要优先处理。 此外,环保部门还要求在即将全面展开的建筑垃圾的清理过程中,已被污染的建筑垃圾要先消毒、去隐患、再处理。“比如工厂的建筑垃圾,可能已经被化学品污染,这就需要分类处理;再比如,城市居民用地、农村住地、家禽的尸体,以及遇难者没能及时处理的尸体都可能已经污染建筑垃圾,那么就要先进行彻底消毒,再进行填埋或以其他方式处理。” 陈维果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填埋本身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办法,但此次地震造成的建筑垃圾数量巨大,再加上目前灾区的人地矛盾日趋紧张,所以不可能完全采取填埋的处理办法,所以国家倡导的资源回收利用将要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武涌说,建设部门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经和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河北、辽宁等拥有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先进技术的城市和省份进行了研讨,已有部分省份决定将其作为对口支援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格林雷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定于7月1日进入四川什邡,他们将通过自己的技术将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制作成砖等可二次利用的建筑材料。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既是对中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的检验,更是一次全面提高。”武涌强调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张淼淼
编辑:
孔令舒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