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王定华做客新华访谈新华网李非摄
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今天上午10时全国中小学共上一堂安全课,请王司长介绍一下开展安全课的初衷以及基本情况。
王定华: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当时正值中小学上课时间,教育系统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对此,我们非常痛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今天举行这个安全教育课,就是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有45万所中小学,12万个幼儿园,将近9万个教学点,我们有2.1亿中小学生和2200万幼儿园的幼儿,保护这些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经常要求学校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所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安全教育。最近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教育部的的直接布置下,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发出通知,今天上午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远程教育网等各个媒体向全国同时播放这堂安全教育课。
今天,我们要求具有条件的全国所有中小学都组织学生进行收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刻录成光盘,组织今天没有看到的学生在日后观看。很多学校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观看了安全课之后组织了一场针对地震或是洪水的安全演练,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通过演练提高防范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主持人:有关北京中小学安全基本情况,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北京市教委后勤处的张处长。能不能请张处长介绍一下北京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上午在北京奋斗小学的安全演练取得哪些启示和经验?
张龙:北京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一直得到教育部的关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安全教育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教育,因为它对人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对社会安全氛围的营造,社会公民安全意识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北京市在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第一,是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做一些安全讲座、答题,包括课堂教学。我们觉得一方面要做知识的传输,另一方面还要做必要的演练。知识不能代替能力,有了防范知识,通过演练,进一步增强他的防范能力,这是学生在遇到危急时刻应该采取的正确、科学态度。北京市教委每年要求学校组织两次针对火灾和地震的紧急疏散演练。
第二,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学生参与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非常重要手段,让他们自己参与设计、组织安全紧急疏散以及防范安全事故,他们积极性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在学校校园里营造安全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安全环境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比如小学生到学校以后,地面是不是平整,所用的体育训练是不是安全的,包括楼梯拐角是不是圆的,在政府的重视下,各中小学校的安全硬件环境还是可以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软环境,它涉及到安全的管理、安全的氛围,这些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做好。
奋斗小学上午演练是我们经常做的常规演练的项目,知识不能代替技能,通过演练提高防范技能,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对这个演练,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第一,学校认真组织。第二,涉及的疏散路线、引导的老师、疏散的地点都具有明显的要求,防止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不安全事故,这也是我们遵照教育部领导提出要求落实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