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绵竹重生进行时:地震后一个镇诞生9个小生命
2008年07月02日 11:09:1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央视《东方时空》2008年7月1日播出:绵竹重生进行时,以下为节目内容。 绵竹,因为经济发达又有青山绿水,所以四川人又叫它“小成都”、“四川明珠”。但当大地震来袭时,它也被重重的击倒。绵竹的支柱产业全部遭受重创,它的经济能否复苏?震后骤然改变的世界,对绵竹的孩子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毁于一旦的绵竹乡镇医疗,怎样才能在外界的援助下尽快恢复?6月12日,距汶川地震发生的整整一个月后,记者再次出发,从不同侧面,走进正在重建的绵竹。 绵竹酒业再振兴 记者:在绵竹有三家大企业支撑着当地的经济,他们分别是磷矿产业、东方汽轮机厂和剑南春集团。但是地震发生后,本是三足鼎立的绵竹现在就剩下剑南春,此刻人们正想尽所有方法,希望通过它的复苏来带动整个绵竹的经济重生。 5.12大地震前,造酒业为绵竹地区提供了50%以上财政收入,其中剑南春一家就占到90%。地震发生后,绵竹的另外两大支柱企业:磷矿场几乎关停、东方汽轮机厂考虑核心转移,这让唯一留下的剑南春对于绵竹显得更加重要。 “卧薪尝胆、重振雄风”,自从“5.12”大地震后这个横幅就一直高高挂在剑南春的大门上。它既昭示着剑南春蒙受的巨大损失,也表达了它重建的决心。 6月14日,剑南春酒厂酿酒车间,正在蒸出地震后的第一甑酒。 这是剑南春的生产重地--包装车间。现在,距它十米开外的地方拉起了一条白色警戒线,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不仅因为它有坍塌的危险,更因为它里面还掩埋着大量的成品酒,一个不慎坠落的火星儿或一个意想不到的偶然,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爆炸。 剑南春董事长乔天明:地震的时候,当时有几百人在里面工作。但是最后一个人跑出来以后,这个房子才塌下来,所以说我们在整个集团公司里,当时上班的员工里面,只有21个轻伤,没有重伤也没有死亡,这个是不幸当中的万幸。 乔天明:当时的情况就非常悲惨。在地震当中,陶坛和陶坛相撞,它酒漏掉了,当时的酒已经在库房里边已经有很厚一层。另外还有一些大罐,大罐的酒呈喷射状,在朝外喷射。 员工小李:然后酒就沿着街道往出淌。因为我们酒的生产量挺大的,看着往出淌,当时那一点也没办法. 据当地群众说,就在5月12号地震当天,整个绵竹都飘着浓烈的酒香。剑南春流出来的酒,让附近沟渠里面的水一下猛涨了20公分。地震过后,到处流淌着酒浆的剑南春酒厂成了绵竹市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但是,就在最危险的时刻,剑南春的许多员工仍冲进了其中,进行抢救。 抢险员工小李:可能条件反射,因为毕竟我从小生在酒厂,我父亲也在酒厂工作了40年,父母都是,现在还在厂里工作。那个真的是条件反射,只知道就往厂里跑,我只知道去库房去看,真的,什么也没想,当时。 抢险员工张师傅:是心疼啊。不说我们老总心疼,我们工人都心疼,那是我们心血。我们的工资要靠它,我们的奖金要靠它,我们一家人生活要靠它,这个是肯定的。 乔天明:我们所谓的抢救抢险就是派人,在拼命的喷射状喷射的大罐里面把它堵塞起来,让它漏得慢一点,不然的话,它会引起火灾的。这里面都是100吨一个的大罐,这一排有15个大罐,也就是说这一排就有1500多吨。 人们排成一字长蛇阵,用盆桶从破碎陶坛中把剩下的酒紧急转移到其它容器。解放军开来了几十辆大卡车,军民一起上百人接起管子往外舀酒。 这个光线微弱的地方,是剑南春受损最严重的陶坛库。直到今天,它的空气中仍弥漫着超高的酒精浓度,因此直到现在还没有通电。 乔天明:你看它这个坛子有的是立着的,你站在背后看下就知道,有的是底下没有了,有的是半截没有了,你看这一个,从这边好的,从这边看没有。我们走吧 乔天明:这坛子很结实的,像石头一样。一般情况下它不会坏的,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地震,没有这么大的灾害,它是很结实的。 据乔天明董事长说,剑南春在这一次地震中,共损失了30%到40%的储存酒,其中不少是10到15年的陈年老窖,据初步统计,损失可能达到十亿。不过庆幸的是,百年老年窖池还在,他们的人还在。 乔天明:人们所谓的老窖老窖,就是指的这个窖,它是酿酒的过程当中必须使用的一个设备。作为像我们这样的酿酒企业来说,生产窖池只要不出问题,酒液就会好的酒液就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记者:这个窖池很难做吗? 乔天明:这个窖池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复杂,因为这个窖池里边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发酵过程当中才能产生一些微生物。正窖池越老,微生物就越丰富,也就是说它消耗掉一部分酒,产生一些微量物质,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就越多,所以酒就越好。 剑南春现有6000员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把自家的帐篷搭在了公司的围墙外。随时准备复工。 6月14日,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33天,在剑南春厂区里,新包装车间的第一根钢梁竖起,它意味着剑南春酒厂全面复工的开始。 在绵竹,酿酒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很多乡镇都有自己的酒厂,他们和剑南春一道支撑起了绵竹的半壁江山。 遵道镇,是绵竹市受地震损毁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地震给这里酒厂带来的损失尤为严重,绵春贡酒酿造二厂就是其中之一。 绵春贡酒厂女员工:全部倒完了的。房子倒了,酒坛子全部砸烂了。全部就冲到沟里去了。 记者:全部吗? 绵春贡酒厂女员工:全部。 记者:那淌了多长时间? 绵春贡酒厂女员工:淌了几天几夜。就往下淌。 这位员工地震的当时正在酒厂上班。 记者:那大伙有没有抢救这些酒? 绵春贡酒厂员工男:哪来得及,那来不及,房子倒垮,这一排全倒下,只有救人,没有救什么东西,东西没有救,全部救人了。 地震中,绵春贡酒酿造二厂,不仅厂房和酒坛全毁,还有5位工人遇难。不过,就在我们前去采访的时候,就如同在剑南春看到的一样,这里的废墟上,新厂房的重建也已经开始。 好酒必要有好水,绵竹酒业之所以闻名天下,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们的酿酒所用的水大部分都来自当地的玉妃泉水系,它是中国四大名泉之一。但是地震中这里的泉水也曾一度变得混浊,水源能否恢复也决定着这里酒业的未来。 我们来到绵竹的绵春山,除了因地震和山体滑坡四下滚落的巨石,既看不到泉水也听不到水声,但据当地人说,玉妃泉的一个泉眼就藏在一个山洞深处。不仅剑南春和绵春贡酒在这里取水,当地居民饮用水也是从这里引出来的。 记者:这个地方本来是我们可以顺着走进去的,但现在大家看到有一块巨石挡在铁门的门前,这个石头就是地震的时候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现在这里面还是非常危险,我们只能爬过这个巨石走到里面很深的地方,用照相机才能把里面情况拍摄给您看。 在一位朋友的协助下,我们走进山洞。 这是一个有千万年历史的古溶洞,洞里有奇石和峭壁,本是一处地质景观。但余震和山上滚石的回声,又让这里险象环生。在这洞的最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工砌成的一米高的水池,几根饮水管从山脚下一路延伸到水池底部,现在,这里的水看起来很清澈,但水位很低。据附近居民说,就在6月7日,已有两位四川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这里采走水样。随后,我们在四川环保局水源质量最新报告上获悉,包括这里的、整个绵竹市饮用水源已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水质同震前比无明显变化。而且,环保部门仍在每天监测当地水质。 记者:这里是绵竹公园,它本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但现在这里变得非常安静,不是来客变少了,这个公园从未有如此多的来客,几千户人家在这里扎起账篷靠水而居,他们正在这里慢慢修复创伤,谋划未来,学会成长。 一个抱着大盒子在公园里卖冰棍儿的小孩,他叫杨昊宇,今年十二岁,他的学校因为在地震中受到损坏,所以提前放了暑假。杨昊宇的妈妈在绵竹开了一个香烛店,父亲是个公务员。本来家道殷实,不缺钱用。 杨昊宇:我在铺子上也没有可以帮忙的,这几天生意也不好,所以我就出去卖冰棍。 记者:你怎么跟你妈妈说的? 杨昊宇:我就对她说,你看别人都在支援我们,我们不能在这里瞎等。必定别人是支援,又不是我们本地人的努力,所以我决定去卖冰棍。 中午时分杨昊宇拿着大饭锅穿过热闹街区,去绵竹灾民打饭点去给家人打饭。在绵竹市区,人们的生活正在渐渐恢复。市场上既能看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能看见各种肉蛋副食。但因为许多家庭还没有通上水电和煤气,买东西的人并不多,市场的人气还没有完全恢复。 杨昊宇穿过市场来到绵竹灾后打饭点,站在长达几十米的队伍中排队打饭。就在打饭点的旁边,绵竹民政部门开始发放救济粮和钱款。本是排队打饭的人们,立即把饭锅饭盆扔在原地排队,拿着手里的受灾补助卡,前去领钱领粮。这里的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粮食。 妈妈:以前也做,但不是这么主动,以前可能要跟我讲讲条件,现在不了,现在一般到打饭的时间,或者看水没有了,他就主动去打,好像长大了。 杨昊宇:就像一场梦一样,我们绵竹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大的灾难,我觉得这场灾难像一场梦一样,说来就来,说去就去。 在这次地震中,杨昊宇一家人都平安,但同绵竹的每个家庭一样,他们在经济上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妈妈:我当时地震以后,我估算了一下损失,我就说就当我十年没做过生意,从头再来。 记者:那小孩子知道家里目前的情况吗? 妈妈:不知道。我想这次灾难中,有的可能就这样倒下了,有的可能还是会更坚强,还是要站起来了,我觉得我属于后一种吧。 杨昊宇这个特殊的暑假里卖冰棍不只是为了补贴家用,他还打算攒下一笔钱捐给红十字会。 杨昊宇:最想做的是,帮助别人,别人有困难我就想帮助别人。 记者:那以前想过这些事情吗? 杨昊宇:以前没有。 这一天,杨昊宇想去学校看看新的教室什么时候能够建好。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后,杨昊宇和他的同学们都有了一些变化。 杨昊宇:我的同桌,他以前十分小气,我借一张卫生纸擦鼻涕他也不借,现在他连文具什么都要借了。 记者:那你有没有想这是为什么呢? 杨昊宇: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这场灾难,我们都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一个连体人,我们中国的人民是一个大家庭。 杨昊宇所在的紫岩小学,板房已经搭建完毕,他所在的年级将于8月1日开课。在绵竹共有29所小学,他们的过渡校舍已经陆续建成。8月1日,绵竹的小学生将全部复课。 留下一个不走的野战医院 记者:这里是绵竹遵道镇,据当地居民说,这里有两种声音最为动听。一种是战士们出操时的口号声,另外一种,是新生儿出生时嘹亮的哭声。 5.12地震后,绵竹遵道镇有共有9个小生命诞生,他们全都出生在沈阳军区驻绵竹的这所野战医院中。 这几个新生儿最大的四天,最小的一天。 军医:我们也很欣慰。这曾经摆一溜的孩子。 军医:这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婴儿床。这么大点儿小孩比较的好管理。我们救伤的时候心情很沉重,但是迎接新生命的时候,也跟他们一样高兴。 军人:咱们一开始看到第一个娃娃出来的时候,抱出手术室的时候,一路上都是掌声。不管镇上医务人员,我们整个绵竹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一些患者,全是掌声。 这个熟睡的孩子就是在野战医院里一路掌声迎接来的第一个小生命,今天他的家人带着锦旗回来看望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 孩子母亲:太感谢他们。 孩子外婆:我们三代都是当兵的。他祖爷当兵,他姥爷当兵,他这个娃也是当兵。 军医:还是一家人,亲戚。 这片废墟就是在地震中被完全摧毁的绵竹遵道镇镇医院。5月19日,沈阳军区野战医院奉命来到这里,同当地的医护人员共同承担起遵道镇的医疗救治工作。一个月过去了,这所野战医院的工作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野战医院政委:我们来的时候,地震伤特别多,我们进行紧急救治。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就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点老百姓也很需要。因为震后广大的震区,医疗设施设备都破坏了。因为没有人承担了,我们来了之后就承担了乡、镇、县卫生机构的职能。 现在,野战医院里也有了援建的板房,板房里分了不同的科室,来自军区的医护人员还同原遵道镇医院的医护人员,结成了一对一的帮带关系。 政委:现在我们的贡献就是说,如果一声命令,我们撤了,这个医院完全可以完成任务,这个镇医院,比以前震前,不单是功能完全恢复,好像还能提高一部分。 康院长:急需强化的还是说在业务技术上,应该说继续强化一些。因为他这个镇医院和我们三甲医院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帮带,从医疗秩序,治疗管理还是让他强化一下。 镇医院院长:我觉得他们这么远来,对我们进行帮助,这么辛苦心里头还是挺感动的也很感激的。如果是没有他们来支持我们,我们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也肯定会比较困难,也不会恢复得这么快 政委:兄弟部队让我们很受教育。我们是医疗单位,以救治为主。但是很多部队前线的官兵,他们在前线,他们是真正的一线,我们是他的后方,我们学着他,描着他的足迹走,受到他们的感染和教育。 康院长:我希望我把我们部队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好的技术都留下来,给遵道镇给镇的人民留下一个不走的野战医院。 如果说绵竹,这颗四川明珠在地震中因受伤而失去光华,那么此刻,人们正把它放在手心里加倍的呵护,亲切的关怀和真挚的援助不断向它汇集。我们更欣慰地看到:绵竹的酒业正在慢慢站立,绵竹的少年在不断成长,绵竹的新生正在健康地降临。重建家园的道路上一定会有许多艰辛,我们祝愿它一路走好。 来源:
央视《东方时空》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