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形成了种种既得利益集团。真正的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个方面应该说还少有触动。
造成观念冲击,正是解放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决定》在第一部分提出“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正是体现了这种观念冲击。”
“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几个月前汪洋所说的这句话,此次被写入了《决定》的第十部分。这一部分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一支善于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广东解放了什么
进入6月份以来,广州连降暴雨。天气潮湿、闷热。
6月17日至18日,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举行。会议很低调,这两天广东主流媒体的头版更多的被抗洪抢险的报道所占据。
到了19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才被外界所认识。这一天的《南方日报》以红色通栏标题“努力开创广东科学发展美好未来”报道了这次全会。
会议审议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二天,《南方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决定》全文。
2007年12月底,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这次会议上,到任仅一月的省委书记汪洋高调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有媒体记者现场统计,近两个小时的讲话中,汪洋至少有22次讲到了“解放思想”。
他说,广东要努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会议并提出要在充分调研和吸收学习讨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
这就是在半年后的今天亮相的《决定》。
十届三次全会结束时,汪洋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说:“今后的重点是要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
自汪洋到广东重提邓小平的名言“杀出一条血路”,广东的思想解放一直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密切关注。《决定》代表了半年来广东解放思想的成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自然要问,经过半年的努力,广东到底解放了什么?
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家梁桂全,是此次广东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要智囊之一,自今年2月开始,他在《南方日报》发表系列文章---六论思想解放。
梁桂全的“六论”引起了汪洋的注意。“后来我听说汪书记每篇都看,”他对本刊记者说,有一次,“可能是周六下午,他看了我的一篇文章,给我打电话,说文章很有价值,但有的领导没意识到,指示我要继续在媒体上发表有分量的文章。”
汪洋来到广州后,充分调动起广东社会科学界的力量。“从1月下旬开始,我们院已经提交了24个研究报告。”梁桂全说,“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总结半年来解放思想的成果,梁桂全说,首先是给广东的干部造成了思想观念上的冲击。“过去广东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探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不容否定。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但不可否认,广东的一些干部仍旧陷在成功的荣耀里。”
在梁桂全看来,过去的改革是从极左的路线中跳出来,革的是旧体制的命,而这次却是要“自我革命”---从过去的经验、观念和路径依赖中跳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他打比方说,过去只要打开大门,只要开放,招商引资就可以了,甚至一些人说“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因为可以自行其是”,但现在遇到了土地瓶颈,土地不能乱给了,“过去也不管是不是污染,现在也不行了”。
3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少既得利益的“山头”。“一个县,一个镇,一个部门,不少抱着既得利益的心态,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现在需要整合协调,从更大的利益格局来看问题。”
“广东人又开放又不开放,一直以来习惯于在港澳台招商引资,被动地接受国际分工,过去是必然的,因为没有选择。但是今天我们应该主动谋求提升。”
“信息革命已经形成了全球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但是我们不少官员和企业家并不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国际跨国公司在干什么,美国在干什么,很多人并不了解。”在汪洋也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梁桂全说,全球化的意思是什么?“实际就是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在全球范围发生,而现在这个过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进一步前进需要具备全球视野。”
这些都成为需要打破的思想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