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幕府山“天池”规划让位地产开发的报道见报之后,南京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此解释:这是通过捆绑开发平衡整治资金,否则,幕府山拆迁资金缺口难以填补,景区整治后的土地升值也无法体现。
这位负责人的苦衷,道出了城市风景区整治的无奈:一方面,许多山水景观仍淹没在林林总总的建筑、搭建中;另一方面,景区整治面临巨量资金缺口,于是,就地平衡资金的“捆绑开发”应运而生——景区整治中划出开发用地,挂牌出让后弥补项目资金缺口。但也因此,景区在拆破拆旧的同时,承接着新添楼盘对山水资源的杀伤。
南京幕燕管理处负责人把景区整治捆绑地产开发,比喻成“卖儿养家”:公益性的园林事业投入大、回报慢,被迫卖地补偿建设资金,就好比过去穷人家生了两个孩子,为供大儿子读书而卖掉了小儿子,“虽然大儿子学有所成,但家庭破碎、骨肉离散了。”幕府山除了将在核心景区开发地产、楼盘在山林“中心开花”之外,山南还有两宗地要挂牌出让,加上已经建成、紧贴山体的一家楼盘,整座山峦面向主城的视野将被房子团团围住。
景区整治“衍生”楼盘开发,类似的一幕也在外秦淮、紫金山等处山水佳丽地上演。外秦淮两岸数十个楼盘沿河开发,许多河段上,高楼贴河而建成为一道屏障,除了本小区的居民外,市民亲水已不可能;钟山风景区拆迁改造了核心景区,但为补充建设资金,挂牌拍卖钟山南麓韦陀巷300亩地。这块地越过钟山边界线的宁杭公路,侵入景区,容积率达1.01,可盖6层楼的多层,不能不说是紫金山风景的一个遗憾。
城市景区的“理想状态”,似乎是杜绝房产开发,但很少有城市这样做。因为,随着城市扩张,许多景区已“融入”城市。从城市经营来说,“景观地产”的不菲收益,又的确是城建的重要“财源”。问题是,如何开发,才能让城市在不损害山水资源的前提下,“坐享”景区地块的巨大收益?
其实,山水资源和地产开发之间的这种矛盾,每座城市都会遇到,它并非“水火不相容”,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城建不但能破解融资难,还能建成山水资源与人相亲的宜居城市。记得十运会前,省领导视察秦淮河时曾指示,“让路靠河,不要让房子靠河”,至今仍让人警醒。如果“套用”到幕府山开发中,是否可以说,让路靠山,不要让房子靠山——这应该是景区地产开发的平衡点。
有关专家评说,让路靠山,而不是让房子靠山,代表了城市不同的规划思路和经营导向:让路靠山(河),是多数市民赏景,让房子靠山(河),是少数楼盘圈景;让路靠山,山林河湖是开敞的,通透的,而若让房子靠山,开发一处,山水资源少一处,无异于杀鸡取卵;让路靠山,人流车流引向山林,道路成为山水资源的保护带、缓冲区,人们还可无遮挡地享受城市的壮美雅致。
可见,景区整治中让路靠山(河),并在规划中加以落实,就可以让河湖山林产生最大的景观效应、增值效应。景区整治如果摒弃就地平衡的“捆绑开发”,善于算资源总账、算城市大账,完全有可能在保护开发中求得“最大公约数”。秉持这样的理念,我们应该既能筹措到景区整治的大笔资金,又能在江河山林周围建成环山、滨河大道——这些大道后面,就是我们的家园和城市。(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