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人民日报: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力量——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07月05日 20:09:3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面对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极其严重的困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展现了中国人民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超人勇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人们看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广大军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最大限度地抢救了人民生命;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攻克道道难题,化解种种风险,使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有力支撑。 惨烈的天灾,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再次让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迸发、凝聚升华。它震醒了中国人思想深处的高尚情怀和共同信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度以为它被“现代化的激烈竞争、市场化的锱铢必较”遮盖掩埋。 那一瞬间,世界触摸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现了这个国家一次次濒临绝境而不倒的秘密,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最可依托的力量。 它让人们想起鲁迅说过的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显露,但在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爆发。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成长,但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显现本色。一个民族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但更应在广大人民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山摇地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生死较量,危难中铸就坚强的意志。“5·12”以来的日日夜夜,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塌地陷时的人间大爱,定格了山河破碎后的美丽瞬间。抗震救灾伟大实践就像一部特殊的“精神探测仪”,测出我们民族蕴藏的大真大善大美。 外国媒体评价: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写下的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五)多少年后,回望2008年初夏,人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 爱国主义深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千锤百炼,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最广大成员中找到生根发芽的沃土。 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让民族精神又一次提升。生死瞬间,老师们以血肉之躯护卫学生;余震再袭,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奔向灾区;低垂的国旗下,悲痛中的人民爆发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 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同一个声音。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用力量传递力量,用温暖印证温暖,古老中国结成坚强紧密的生命共同体。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结合,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力量,增添着爱国主义的厚度。 这种深切认同,再一次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