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至5日中国国际金融年会在大连召开,会议议题涉及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发展等各个方面。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刘燕接受金融界网站专访时表示,股权分置并不利好大小非解禁是改革最后一步。
王庆石:我谈下个人的看法,整个股权改革的推进我们国家的股票市场这种公平的竞争,信息的透明合理的定价各方面的趋势来说还是非常正确的,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整体趋势对市场还是有利的。
主持人:刘燕老师您的看法呢?
刘燕:我觉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票市场是个很大的事件,学界也很关注,不少的论文是关于这方面的,股权分置改革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使市场更有效,使公司治理的水平更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把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这样的过程,它最后要实现的改变是公司治理水平上的改变,市场效率上的提高,这方面我们期待除了学者要对这方面加强研究之后,另外整个立法过程,整个个涉及到国企制度的改革过程,也应该跟上这样最后才能实现公司治理的提高和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主持人:我们知道股权分置改革,现在已经就剩下一个尾巴,就是大小非解禁,现在从三一重工开始变成第一个全流通的股票,然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之后,会有一个每个月都会有不同数量的大小非挤解禁出来,您怎样看这样的趋势,或者是这个趋势对对接下来的市场有什么影响?
王庆石:从刚才刘老师谈到这个事件在中国股市是一个大的事件,从这个事件背景来说,我觉得总体上对股市来说不能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随着这个改革的过程逐渐完结,企业的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来讲,从企业治理结构来说,这个角度来看,对整个市场的发展,应该是健康的更有利因素。
刘燕:我同意王院长的意见,大小非解禁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最后一步,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但大小非解禁会给市场带来流动性的冲击。所以解禁是可以考虑多种方式的,如果只是简单把它投放到市场,可能对市场带来很多的冲击,但是股权分置的改革不仅仅是把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可以采用尽可能的减少市场冲击的其他的方式,最后我们要实现的目的,就是解决同股不同价的问题,解决市场如何能够正确判断公司价值的问题。为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非流通股到流通股的转变可以考虑多种方式,尽可能考虑减少对市场流动性冲击的方式。